第274章 出发(2/2)

作品:《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抿着嘴笑了笑,对着家人们鞠了一躬,提起自己的行李包,深吸一口气,转身边走,

一直到出了大门口,他才转身看了看,抬起头来,只见自己房间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隙,奶奶和母亲她们正从窗户里看着,

见到他回头,那窗户又立刻关上。

陈建国用力挥了挥手,毅然转身往前走去。

不一会儿到了县政府门口,这里已经停了3辆大解放车,

车上还挂着条幅,都是些欢送知青上山下乡的话,

先到报到点签到,随后便掏出乘车票,准备登车。

在出发之前,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注销户口、准备行装、转移粮食关系,那个时候,县里就会给每个要出发的知青发一张乘车证,代替车票使用,知青从户籍地到目的地,不需要花钱,一路上各个地方都会有相应的安排,

县里知青办还给每个知青发一张木箱购置票,可以到指定商店买一只木箱,这只木箱自然是用来装行李的,不过陈建国有更高级的旅行包,就没用上,

此时周围两百多个知青,绝大部分人都背着一只大木箱,

如果不是气氛不对,他甚至有点想笑,

确实跟古时候赶考的书生有点像。

除了乘车证和木箱,县里还会发一笔路费,

知青下乡每人都会有一笔安置费,这笔安置费会根据地方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北京就是400块,出发的时候给50现金,另外的350,由接收地进行安排。

小县城自然没有北京有钱,安置费的标准就低一些,出发费只有30,算是路上的路费,

就连接收地的标准也不高,只有220元,这里又分为几项,

第一项是第一年的口粮。知青下乡第一年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需要当地解决生活问题,包括每人每月35斤的口粮,副食品的供应与城镇居民等同,还有每个月的半斤菜油、食盐、烟酒、煤油等,一直到第二年,才会与知青所在公社的生产队员一视同仁。

然后第二项就是建房费,但是这个钱不给知青个人,而是发给生产队,让生产队来负责解决知青的住宿问题,

至于是建新房还是改旧房,也完全看生产队方面怎么做,知青只有接受的份。

第三项是生产工具购置费,镰刀、锄头、水桶、扁担、背篼、箩筐等等不一而足。

这最后一项,就是生活用品的购置费。

除了出发地给的安置费会给到知青本人,其他费用都会由接收地的信用社负责,

知青可以先自己买东西,然后到生产队找大队长报账,也可以先找生产队开条子借钱,回来再拿发票抵账,

甚至就连第一年的口粮和副食品,也是先统一发给生产队,再由生产队发放给个人。

这么几项开支下来,基本上220元也就花得差不多了,不会有什么剩下的。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更新,第274章 出发免费。
本章已完成! 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最新章节第274章 出发,网址:https://www.6s6s.net/28447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