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就事论事话金鸡(2/3)

作品:《华娱之纵横

金鸡奖约定俗成的“帝后不二封”的初衷,本应是内地影人中演技好的实力派演员实在太多,尽可能让大家都有奖得,这也是金鸡奖出现双黄蛋最多的原因,不仅仅是所谓的排排坐,分果果,而是规则限制的。

虽然如此,金鸡奖还是有自己独特优点的,虽然是故作高冷、特立独行,却也独树一帜,非其他任何奖项所能取代,依旧是华语影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评出的演技奖,除却个别年份例外,大都是极专业的顶级水准,华语奖项无出其右者。每次拿奖的片子和演员可能都很冷门,很多人之前听都没听过,但演技从来不用怀疑。

比如2015年,赵燕子凭《亲爱的》李红琴,已经拿了金像影后,却在金鸡奖大热倒灶,输给《诺日吉玛》的巴德玛;让多少影迷在莫名其妙之余,吐槽金鸡奖不知所谓,整天去鼓励少数民族大妈的“素人本色演出”。

殊不知巴德玛女士虽然没什么知名度,但根本不是他们想当然的业余演员。

她从前是个內蒙的歌手,36岁时被一个俄国导演选中,主演影片《套马杆》,拿了威尼斯影展最高奖金狮奖,并获得奥斯卡外语片的五强提名;

她也是我国内地女演员和欧洲三大影展、和奥斯卡结缘的第一人,时间是1991年,比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巩黎还要更早。

而巴德玛女士在《诺日吉玛》的表演,已经拿了俄洛斯和伊郎等3个国外电影节的影后,演技是绝对被认可的;

而巴德玛在演艺圈名不见经传,是因为她常年在演话剧,极少参演影视剧。而我国各大话剧团这样的老戏骨实在太多了,谁给个机会出来,演技都足以轻松吊打一线当红明星。

为什么金鸡奖经常所谓“爆冷”,就是专家评委们更尊重老戏骨的专业水准,而非光鲜的大明星,可惜能给他们的奖项,实在太少,太少。

其次,正因为金鸡极注重专业水准,而非演员本身的星光或者说知名度,因此对实力派演员的发掘性和预见性是非常强大的。

很多得奖时还是“小透明爆冷”的影帝影后,等他们走红以后,观众们才心服口服,确实是演技精湛,名至实归。

小陶虹《黑眼睛》金鸡封后,时年26岁,之后再主演《春光灿烂猪八戒》而成名;

余楠《惊蛰》金鸡封后,时年28岁,之后再主演《图雅的婚事》问鼎柏林金熊奖,然后连接商业大片女主,《无人区》《智取威虎山》《战狼》,成为一线女星;

当然还有后来大红特紫的“达康书记”吴岗,他在《铁人》演王进喜,拿金鸡影帝,赢的还是《集结号》拿了金马、华表、百花三料影帝的张函予,

夏宇《警察有约》、刘火化《美人草》,金鸡封帝,时年都是26岁;

袁荃,22岁到25岁,《上海纪事》《春天的狂想》《蓝色爱情》《美丽的大脚》4部电影分别拿了2次金鸡影后提名,2个金鸡女配;

张子怡,27岁,《茉莉花开》获得金鸡影后;

所以,单看看这些名字,谁能说金鸡奖不鼓励和发掘优秀新人?谁能说金鸡奖获奖者的含金量低?

还有诸如陈道铭《我的1919》,蒋文丽《立春》,孙醇《秋喜》,郑振瑶《美丽上海》,金雅琴《我们俩》,戈治均《押解的故事》,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对这许多职业定位是“演员”而非“明星”的艺术家老师来说,一次金鸡获奖经历,可能就是他们一辈子演艺生涯最重要最光辉的一瞬间了,此外,和那些光鲜大明星便再无交集。

那些网络影(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娱之纵横 最新章节第四百零五章 就事论事话金鸡,网址:https://www.6s6s.net/10471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