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嘉定 五(2/4)

作品:《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军礼,大声道:“中华同盟军第三镇第一营统领徐鸿见过督帅!”

徐鸿的军容仍然如昔日般严正,在仓促成立的同盟军中,徐鸿的三镇一营是纪律最为严明的一支队伍。高旭回过军礼之后,问道:“见山,城内情况如何?”

其实不用问,高旭看看就知道,这嘉定城差不多已成为一片焦土了。古代的房屋以木质为主,要是刻意纵火,实在容易造成焚城之祸。幸好城内水渠纵横交错,还幸存着一些民房,否则这嘉定城几乎夷为平地。大约有二万多城民死在屠城之中,要不是徐鸿部的殊死血战,北城的成千上万的难民也肯定能逃毒手。

徐鸿三镇一营的损失让高旭痛惜不已,其中还有数十个当初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已成为基层军官的亲卫队员。只是高旭也是明白,现阶段的同盟军在本质上也只是一群乡兵而已,没有经过充足的训练就拉上战场,动辄五六成以上的死伤率毫不意外。

同盟军的战斗力在于为了反抗剃发令、为了拯救发冠尊严而产生的那种犹如宗教般狂热的留发不留头的战志与决心。只要中华同盟旗不倒,高旭相信,每倒下一个同盟军战士,就有更多的乡民踏着英灵的血肉上应募而来。

只要三镇一营的骨干还在,就可以当场招募嘉定城内幸存的乡壮,补充伤亡的兵士。只要反抗剃发令的意志还在,就会有无数的同仁志士奔赴在中华同盟旗之下!

徐鸿见过高旭之后,就领着部属扫荡清军遗留的游卒,缉拿流窜在城内的李元胤。那些流亡在城外的城民们开始入城,望着被夷为平地的家园只是一片哭喊。那些家破人亡的幸存者们则是寻亲访故,偶尔遇上一个熟人便抱头痛哭。

高旭只是立在北门城头,望着烽火连天的嘉定城沉思不已。

成为一座焚城,嘉定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既然不愿苟且偷生,便只有玉石俱焚。

这是对于一个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遭遇的铁与血的重铸,如果像高旭所熟知的历史那般不堪铸就,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在满清鞑子的统治下沉沦将近三百年,将遗留这个民族一条怎么也难以割除的代表着愚味与落后的猪辫子。

高旭从沉思中回神过来,转过头,只见老家伙领着一个身形清瘦的乡绅以及一个气质轩昂的少年走上城来。经过老家伙的介绍,高旭得知面前这位乡绅是嘉定侯氏的幸存者侯岐曾。他与他的哥哥侯峒曾一样是当地名士,嘉定城的乡民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开始重建家园。当高旭知道那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少年英雄夏完淳之后,眼中不由露出欣赏的神色来。夏完淳的事迹,高旭自然知道,能在嘉定城与他相遇实在是个惊喜。

高旭如今的名声实在太盛,使得心怀满腔敬仰之情的夏完淳极为拘谨,平日那说得口若悬河的慷慨激昂之言竟是说得结结巴巴。与夏完淳交谈一番之后,高旭知道这个夏完淳的确是满腹诗才,满腔热血,但他终究只是一介热血书生而已,他的那些救亡图存之说显得不切实际,有的犹如空中楼阁一般。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个夏完淳确实是个好苗子啊。他本人有江南神童的美名,他的父亲夏允彝曾是崇祯十年进士,担任过福建长乐县知县,能体恤民情,革除弊俗;他的老师陈子龙也是进士出身,弘光朝的兵科给事中,也是江南名士,与夏允彝同为几社的创建者;他的岳父钱彦林也是嘉善的抗清首领。历史上,那夏允彝与陈子龙都是投水自尽,而钱彦林也与女婿在南京一起被清军杀害。夏完淳的亲属师友皆是忠烈之辈,而且又在江南极有名望,只要这个夏完淳家族投身同盟会的反清大业,将给江南的士绅阶层以极大的示范作用。

很显然,从那夏完淳热切的眼神里,高旭就知道,这个少年英雄急切想加入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中来。

最后,高旭诚挚地对夏完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嘉定 五,网址:https://www.6s6s.net/1166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