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 吴淞所城(2/3)

作品:《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才是清军重点进攻之处。

棱型炮台修建完毕之后,就是布置火力。

得不到江面舰队火力支援的西城将是清军的主攻方向,高旭把十数门从江阴运来的缴获自清军的红夷大炮布置在西城的棱型炮台上,另外则是高旭力所能及能搜罗到的的诸如虎蹲炮、小型将军炮、大口径火铳以及火箭之类的火器。还有一部分火炮来自高氏工坊。高旭甚至不顾高老头的捶胸顿足,从他的“同盟号”风帆战舰上拆下二十多门西式舰炮。最终,小小的吴淞所城让高旭布置了近百门大小不一、五花八门的火炮火箭。

除了火炮,还需要火枪。

在江阴,高旭从刘良佐部缴获了大量的火绳枪鸟铳。但高旭急需的是战力更上一层的燧发枪。从西班牙海盗手里,缴获了一千三百多支西式燧发枪,再加上这些日里,高氏工坊出品了近百只燧发式的自生火铳,燧发式火枪总共不足一千五百来支。那毕拐子虽然工艺精湛,但自生火铳的生产进度太慢了。虽然在高旭的理论支持下,老拐子对水力槌锻机、水力钻床的研制取得了进展,但要化为生产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无奈之下,高旭要老家伙派人到澳门,设法向葡萄人买入一批西式燧发枪。

经过城西北的水关,城内外交通自如,物资进出川流不息,毫无乏粮之危。将来清军虽然攻的是面前这个小小的吴淞城,但它通过水路连结崇明岛上五百平方公里、二十多万人口的人力物力。如今清军卷土重来,各地尚存忠义之心的仁人志士们不肯剃发易服,但又无法在陆上立足,只得纷纷从水路逃往崇明躲避兵祸,崇明的人力物力之盛更胜以前。

在加强吴淞城防御的同时,高旭又下令在吴淞城外坚壁清野。以吴淞为中心,方圆数里之内的居民一律迁到崇明岛上,所有的民房尽行焚毁。又在吴淞江、黄浦江上广布哨船,史战的水师随时待命,一旦探到尼堪从上海渡江来攻的消息,就伺机骚扰偷袭。

民壮、工匠在日夜赶工,守城的军卒也在紧张地操练。

主守吴淞城的是徐鸿的旭卫营。经过小石湾、嘉定两次战斗的磨砺,再加上徐鸿坚持不懈的操练,旭卫营已成为同盟军中继徐玉扬的疯子营、何常的蟑螂营之后第三支主力营。尽管旭卫营没有疯子营那般攻得犀利无比,也没有蟑螂营那般守得不动如山,但胜在攻守兼备。

这显然与主将的性格有关。徐玉扬疯魔成性,何常是个偏执狂,而徐鸿生性沉稳,一步一个脚印,他行事绝不偏颇,而且他也不是徐玉扬这样的粗人,也还是何常那样的文盲,他自小熟读兵书,能理解并实践高旭提出的来自现代的军训方法,并且能与戚继光的练兵纪要结合起来。正因为这点,在诸将之中,高旭对徐鸿也最为倚重。

休整了数日后,尼堪领着满将阿哈尼堪、蒙古旗的另一个固山额真马喇希总共二千多满蒙精兵,以及二万多南明新附绿营兵倾力来攻吴淞城。尼堪虽然来得气势汹汹,但吴淞却像一只刺猬一般卧在江畔,不光城内火炮犀利,守兵顽强,而且江上同盟舰队的舰炮也极是猛烈。

尼堪料不到小小的吴淞如此辣手,又因为准备不足,在他手中没有攻城重炮,只靠新附绿营兵以云梯来蚁附攻城,死伤极大。在吴淞城下,这些绿营兵成为名副其实的炮灰。那同样是蒙古旗的固山额真马喇希要为同僚富喇克塔报仇,攻城越是奋勇,蒙旗兵的伤亡就越发惨重。尼堪手下只有一千来满旗兵,不到最后关头,他舍不得拿出去拼光。

如此攻城了十余天,清军损兵折将,而小小的吴淞城仍然巍然屹立。

久攻无果,尼堪只有设法从南京调集红夷大炮来攻。在红夷大炮没有到来之前,吴淞攻防战暂时进入了相持阶段。

就在这时,高旭收到了嘉定二屠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最新章节第三三章 吴淞所城,网址:https://www.6s6s.net/1166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