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2/3)

作品:《五千年来谁著史

别说他有‘定策之功’,只洪承畴大军杀入北直隶后就玩起了分兵之策,这黑锅就扣不到别人头上。

明军因为一个分兵的缘故,这些年都在鞑子手里吃多少亏了,郑芝龙也不理解洪承畴为什么要分兵!

如果把主力拧成一股绳,那出现在燕京城郊的明军就不会只有曹变蛟一部。

而即便曹变蛟大败,黄得功的那三万御营兵要是还在,许定国会临阵脱逃?高杰会一败涂地吗?

郑芝龙想不明白洪承畴是怎么想的。但左右也超不过‘权计’二字!

明军诸将里,曹变蛟、王廷臣和黄得功三人,功劳、地位、资历都不分上下。尤其是曹变蛟和黄得功两个,难分伯仲。

但黄得功部有三万御营兵,从数量到装备到战都力,在明军阵营里都屈指可数,胜过只有万把人的曹变蛟和王廷臣很多。应该就是洪承畴麾下诸路总兵中的第一人。

可曹变蛟也是洪承畴的心腹啊,虽然黄得功也是皇帝的心腹,但洪承畴要是想抬举自己人一二。好在日后功成受赏之日,能压过黄得功一筹。亦或是就为了不让崇祯帝直辖的御营兵建立大功,这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把足足有三万人的黄得功部派遣出去。目标直指东北方向,明着是欲联手津门的郑军,一举堵死满清的回关之路。实则就是一个幌子。

鞑子的主力都在山陕,换做郑芝龙当鞑子的家,他也不会回关外去。这冰天雪地里,就是跑去草原,跑去晋西也比去关外要强。

结果明军在保定又一时间难下……,十万主力军再次分兵。

如此,等到曹变蛟他们杀到京郊的时候,北伐大军前锋所谓的三十万兵实只就剩下了六七万人。

这么看,如何不是洪承畴的一系列举措造成了明军的危局?

等到事情有变时候,他又是使人速报黄得功处,叫他立即回兵保定,又是教左光先领兵增援之。然后还调大名府的马士英来真定,传书邱祖德、越其杰(中原巡抚),叫他们迅速收拢地方上的兵马。……

看似很果断,很有章法,但这一切的根源不就是洪承畴分兵太过了么?

这口黑锅他是背定了。

虽然如此分兵以至于主力部队兵力不足,是有多方面造成的。

比如北地的榆园军,就在鲁西豫东交接地带,真要是无兵守备那里,保不准明军回过头来时候,就又有人在中原称王称帝了。

还有晋南的多铎军,多是满清八旗,岂能玩笑视之?

把一切都教给左营诸将,换是郑芝龙他也不放心。

但原因在多,现在也不是研究这些缘由的时候,现在只是看结果的时候。洪承畴败了,他也就完了。

不是被削职,就是去官打回老家吃红薯去。

除非满清打过长江去,洪承畴短期内是不可能有起复的机会的。

而满清这次能大胜明军,却也不可能再接再厉,南下横推江南。因为李自成依旧在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自成依旧是满清的第一大敌!

这就决定了明清继续‘苟且和平’的局面还将继续。

洪承畴这个北伐的败军之将也必须回家,如此就给了郑芝龙拉拢洪承畴的一个机会。

他现在沉吟的就是要不要真的去拉拢洪承畴。

这人的节操和底线叫郑芝龙不喜欢。但不能否认他的才能,更不能否认的是,就郑芝龙现在的名声,他能拉拢到的‘读书人’,除了一些没发家的贫寒之人,就只有这些没节操之辈。

就像阮大钺,就像洪承畴。

郑芝龙沉吟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提起了笔。毕竟老洪真的挺有才的,郑芝龙要搞士绅阶层,就很需要他这种对士绅有着极深刻之了解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千年来谁著史 最新章节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网址:https://www.6s6s.net/1389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