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原来是他(2/3)

作品:《强明

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屈服于金之新恨,又念念不忘二百余年忠于大明的长远历史,一心要摆脱后金压抑与明联合抗金。东北方面,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虽星夜逃走,但并未覆灭,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西边的明国,尽管曾数败于金,但幅员辽阔,臣民众多,人口超过后金几百倍,明军也数十倍于八旗军,并于天聪四年收复永平、遵化四府州县,迫使勇猛善战的二大贝勒阿敏狼狈逃回沈阳。后金处于四面被围的困难境地。在后方不稳、腹背受敌、敌众己寡的条件下,不做好充分准备,就要远征千里以外的大国京都,谈何容易,弄不好,被截断后路,想退回故里尚且不能,焉能进据紫禁城入主中原。

所以,皇太极并不急于飞袭燕京,稍后一些时候,还斥责汉官之此见为谬论。何况,这次出征,原为攻击林丹汗,不料彼先期远逃,八旗军追逐四十余日,连蒙古大汗的影子都未见到,鞍马劳累,缺水少粮,得不偿失,贝勒、大臣之中,不少人已有怨言,如果还要快马加鞭远征明国,仅有十日之粮的疲师,怎能获胜!因此,范文程的计谋,实为下策,与天聪汗皇太极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

但是,几乎就是一夜之间,范文程便脱胎换骨,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非但文笔间大有进展,而且上的折子何止是文字通顺而已,简直就是字字珠玑。

若是文字功力可以靠多读书积累出来,但军事政治方面的见识,除了天分以外。非得靠日积月累不可。可这个范文程却好像受到了神仙指点一般,在这两方面突飞猛进,先是推翻了过去自己提的那些建议,接着提出来的新的对朝政的见解,没有一个不是让人大为惊叹折服的。这以后,皇太极便一天也离不开此人了。

这种情况出现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忽然开窍了。可难道文字功底、军事、政治见解竟然能够同时开窍?难道原本一个在政治上鼠目寸光的人,居然突然能变成政治大家?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了。

另外一种可能,便是他的身后有高人在那指点。

现在听刺客的这些话。后一种可能才是历史的真相了。

难怪,难怪,丁云毅心里想着。顺口问道:“那个范文程请来的人,叫什么名字?”

“吕燕韩”

这个名字一出,邓牧之面色大变。

丁云毅却没有发现邓牧之的变化,只觉得“吕燕韩”这个名字听着怎么如此耳熟?想了好久也都没有想出来,干脆不再去想:“既然这个吕燕韩有如此才华,皇太极难道没有听说过此人吗?”

“以前不知道,我是范文程的心腹,所以清楚。后来据说皇上啊,皇太极听说了此人,也曾召过。但吕燕韩说他无心仕途,只愿意侍奉在范文程身边,皇太极也就算了,只是让他好好的为大清效力便是”

“哦。这人倒有些意思”丁云毅点了点头:“那这次派人来刺杀邓牧之是怎么回事?为何又忽然转来刺杀我了?”

刺客慌忙说道:“吕燕韩说,大明的苏州知府邓牧之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若要他尽心尽力为范文程,恳请先杀死邓牧之,为他出了胸中这口恶气。范文程答应了下来,还专门向皇太极借了几名高手领头的那个叫巴思多,就是方才被大人杀了的,是皇太极的贴身护卫。到了苏州之后,一直在等待刺杀邓牧之的最佳机会,后来忽然听说大人要来苏州了,巴思多忽然说吕燕韩专门交代,若是有机会刺杀丁云毅那就不管邓牧之,先杀先杀丁云毅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这事可就古怪了,自己什么时候和吕燕韩结下了这样仇恨?丁云毅想了半天也都没有想明白,又觉得这个名字耳熟,想来是自己在战场上和他对战过吧。

他转首向邓牧之道:“邓黄堂,你几时得罪了吕燕韩?”

邓牧之面色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强明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九章 原来是他,网址:https://www.6s6s.net/15985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