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迂回穿插(1/2)

作品:《崇祯有艘万吨轮

长坡岭和贵阳城内的明军这几日一直都在静静的观察着叛军的举动,不过城内和城外的明军心思却不相同。

城内明军只盼着叛军赶紧撤走,至于去哪祸害则漠不关心,但长坡岭的明军却紧张的关注着叛军的动向,希望能不出所料的向永宁撤退。

在叛军选锋离开半日之后,长坡岭的明军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叛军确实在向永宁方向撤退。

叛军花了三天时间,才全部从贵阳城下撤走,直到最后一支叛军消失在贵阳城下,新军终于开始行动了。

在从贵阳城内补充了军需后,新军便沿着山间小路快速的向永平堡穿插。

负责殿后的奢崇明提心吊胆的走了半天,也没发现有明军在背后尾随,遂也放下心来,觉得明军应该没有追击的打算。

奢崇明在心里暗喜,自己这次的赌注算是下对了。

一路前行,叛军比卢象升预料的走的还慢,一天二十里的行军都达不到,有时候遇上下雨天气,根本就不会行军,或者为了抢掠沿途的几个村寨而拖累全军的行军速度。

当然在行军途中,还有几个小的侗寨趁着夜色悄悄的散了伙。

对于危险具有敏锐感知能力的人,卢象升一直很佩服,于是在这几个侗寨偷偷逃离大部队后,被新军的几个小分队一一歼灭了。

见识了叛军对待沿途村寨的恶行,想见好就收,新军是不会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的。

走走停停,一直折腾了十五天,这五万人的叛军终于抵达了距离永平谷一天的路程,而叛军的选锋已经在永平谷口扎营了。

五日前,卢象升联系上了已经先期赶到永平谷的秦良玉,三日前则是杜文焕,两日前是朱燮元。

不过由于急行军,三人所带的也仅仅是少量的精锐,加起来也才一万人。

不过对于要围猎这五万叛军,已经是足够了。

朱燮元作为御封的贵州平叛督师,对于卢象升这种擅专的举动很不满意,汇合了平叛的诸军后,便把指挥权也夺了过去。

不过朱燮元不满意归不满意,看了地形之后,对于卢象升要在永平谷全歼叛军的计划还是支持的。

毕竟他才是贵州平叛督师,若是此次全歼了叛军,这头功自然是他的。

能在如此大规模的会战之中分得一杯羹,杜文焕作为武将一点意见也没有,而秦良玉作为番兵也没有跟其他人争功的打算,只要能把盐铁等军饷给足就行。

不过秦良玉倒是对卢象升的新军如何帮贵阳解了围很感兴趣。

按说卢象升就三千军士,对上五万的叛军,也只有帮助守城的份,败退敌军却是不可能的。

而且听卢象升给朱燮元的汇报,贵阳城下毙敌三千余人,要不是首级尽在,叛军也却是败退了永宁,秦良玉也会怀疑卢象升是不是在吹牛。

秦良玉早年嫁给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石柱宣慰使马千乘,后来马千乘被人陷害,早早过世,其子年幼,秦良玉便暂代夫职。

在马千乘还在世的时候,秦良玉就多次襄助夫君帮朝廷平定贵州等地的叛乱,并屡立战功。

在丈夫死后,更是奉旨宣慰石柱,还在泰昌元年,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带数千人前往辽东对抗东掳。天启元年,浑河一战,秦邦屏战死,秦良玉亲率三千白杆兵出川作战,并在山海关等地襄助明军抗击鞑虏。

后奉朝廷之命,回川征兵,恰逢第一次奢安之乱爆发,便又率军平叛。

此次奢崇明和安邦彦再起叛乱,对于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女将军,朱由检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

秦良玉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战场厮杀多年,眼光自是不会差的,一看到卢象升麾下的新军兵士,便知道皆是精锐,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有艘万吨轮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五章 迂回穿插,网址:https://www.6s6s.net/21015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