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2/4)

作品:《朕就是亡国之君

,像巡抚、镇守、地方三司,至少要百里出迎。

驿站、地方官还要准备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伺候,最后走的时候还得封厚厚的路资盘缠,聊表寸心。

到底有多厚,最少都是千两打底。

这些个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路资盘缠,百分之百民脂民膏。

贺章找了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这件事很难办,但若是能办好了,的确能够肃清都察院风气,那大明的吏治可以再上一层楼。

朱祁钰对贺章也很有信心,此人有手段、有心计、有能力,而且还能用到正地方。

“臣谢陛下隆恩。”贺章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看着胸前的金色奇功牌,这是他用功绩换来的,而不是靠手臂,他挺直了腰板。

都察院既然到了他手里,他绝对不会让这帮虫豸再这么无所事事下去!

朱祁钰并没有怪罪贺章之前作为意见领袖,借着华夷之辩兴风作浪,政见不合罢了,上谏,这本就是都察院的职责,而且是很多朝臣、大明百姓的朴实的观点。

公车上书,疏通言路本就是都察院的本职工作,贺章若是连这种程度的意见都不敢表达,这总宪的位置他也不配坐。

“臣有本启奏。”都察院监察御史倪敬、盛昶、杜宥、黄让、罗俊、汪清等六人站了出来,倪敬朗声说道:“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赐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

朱祁钰打眼望去,这几位监察御史都是朝中清流,这两句说的很好,不随便赐予财物,出游玩乐之事,不能非时而行,总不能中秋节不赏月去踏青不是?

清流总是如此,说着一些看似有道理把皇帝当傻子的废话。

朱祁钰耐着性子听着这五位御史的唠叨。

倪敬继续俯首说道:“往日以斋僧,屡出帑金易米,不知栉风沐雨之边卒,趋事急公之贫民,又何以赈济?”

“近又作龙舟、造燕室、设灯市,营缮日增,嬉游不少,此非养圣躬之道。”

这是指责朱祁钰清明、重阳、中秋大肆操办,花费过多。

朱祁钰有些不耐烦,他花的内帑的钱,国帑的钱他一分都没动过,花自己的钱,让百姓热热闹闹的过中秋,这也有错了?

又没吃他们家的大米!

倪敬继续朗声说道:“臣乞请罢桑门之供,辍宴佚之娱,止兴作之役,宽直臣之囚,此亦百昭圣德之为!”

大明的奏疏的确都是文言文,大明的奏疏甚至连个句号、逗号都没有。

因为那是公文,公文必然有其严肃性,朱祁钰推广俗文俗字,但是从来没有要求公文用俗字俗文。

但是大明非公文的奏对,基本都是俗文俗字,只有这些个清流,喜欢这么咬文嚼字。

桑门,其实就是佛道僧侣道士,停桑门之供,就是停止给僧侣道士银钱,把这些钱用到赈济灾民和正事身上。

朱祁钰把正统年间,大隆兴寺的国师杨禅师,赶到了漠北感化瓦剌去了,又把大隆兴寺整个翻盖成了现在的五堂之地。

停桑门之供,并无不可。

至于宴佚之娱,朱祁钰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什么娱乐,他搞了个大灯会让百姓热闹,他自己都没去看一眼。

“所请皆准。”朱祁钰坐直了身子看着倪敬这五位御史,同意了倪敬所请。

朱祁钰靠在宝座上,带着几分睥睨的目光审视着这台下五位御史,他已经准了几人所请,可看这架势,似乎还有话要说。

果然不出朱祁钰所料,倪敬出列俯首说道:“陛下《寰宇通志》迟迟未曾修成,所耗靡费,臣请旨革罢此事。”

寰宇通志,景泰元年,文渊阁大学士陈循请旨修书,按照两京一十六省分类,建置沿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就是亡国之君 最新章节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网址:https://www.6s6s.net/24044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