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举孝廉(2/3)

作品:《大汉国相董仲舒

的人,谁是最孝顺的人。

李菲菲工作了两天。在这两天的时间内,百姓反应的孝子不约而同指向千乘的一个叫董永的。

李菲菲觉得这个名字好眼熟,在哪里见?

李菲菲这天收集民歌时,有一首曲调与黄梅戏的曲调有几分相似。想到黄梅戏,李菲菲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天仙配》。天仙配里面不是有个董永?

想到天仙配,李菲菲的思路又到了二十一世纪;她也想起来了,关于董永的故事。

关于董永的故事很多,李菲菲就想起来了,曾经在网上就引起了讨论,光说董永是什么地方的,都是说法不一。

根据各地提供的历史资料包括地方志记载,董永的籍贯分别为山东博兴(原千乘)人、河南武陟人、江苏丹阳人、江苏金坛人、江苏丹徒人、江苏东台人等等。而湖北孝感、山西万荣相对比较谦逊,都承认董永祖籍是千乘人,只不过是幼年丧母,流寓此地。

当今的专家学者也大多认定董永是千乘人,因有武梁祠画像记载,这是现有历史文献资料中最早的佐证,金石为记,无容置疑。为此,山东博兴于1987年4月召开了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论证会,认定董永的祖籍为山东省博兴县,即汉千乘郡千乘县。

对于这一论证,有人提了三点疑问:一是武梁祠画像中的“董永千乘人”是指的千乘郡、千乘县,还是千乘乡?二是为什么山东博兴从东汉到宋元时代的史料上没有董永的记载?明清地方志曾有记载,但大都有“皆出野语”一词。三是为什么江淮地区,如江苏的东台、丹阳、金坛等地都有流传很久的董永传说,而且从正史和地方志上均能找到足迹。.

据考证,江苏东台在秦朝地属东海郡广陵县,县治所在今扬州。楚汉相争之际(前206年—前202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时为楚国东阳郡属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楚,次年封刘贾为王,东台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东台属吴国广陵县,地称海陵。公元前154年,吴王发动“七国之乱”,汉景帝平息叛乱,次年改吴国为江都国,刘非为王。其间,董仲舒为相九年。当时,东台西溪属江都国海陵县千乘乡,并有“丹阳里”地名。

“千乘乡”因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t591年)晋国结盟吴国,派巫庸做吴相传教车战,并在此造兵车千乘而名。因此间出了孝子董永,又于汉元帝初元六年(公元前48年)改为董贤乡,现为西溪南三公里处的台南镇。“丹阳里”为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蒙武和王剪率大军六十万灭楚,陕西宜川县丹阳山军队屯兵并落户于此而得名,现为丁堡村。

查阅历史文献,北宋《晏溪志》载:“汉董永,西溪人,养父家贫,流寓佣工,父亡,贫无以葬,自卖其身”。北宋《吴淑事类赋》注:“董永墓,在如皋北一百二十里”。西溪地处如皋以北,所记距离与现董永墓相吻合。1

南宋王象之《方舆胜览》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而孝子祠、天女寺、缫丝井皆以永传。”宋代的《锦绣万花谷》记载:“天女缫丝井在西溪镇西广福院,相传汉董永所居,井及天女汲以缫丝者。”

后来的元明清都有关于董永故事的记载

西汉时,东台西溪始兴盐业,经济逐步复苏。据载董永雇主曹长者因其无子,舍出后宅建承福寺,后在其大殿上供奉着董永及曹长者的牌位。《晏溪志》载:武帝时西溪建承福寺,即广福寺前身。里人也捐款建起了“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并在董永墓前立“汉董孝子讳永墓”碑。明正德七年,盐法御史朱冠、分司谢贵修墓并重建孝子祠,并“设社学于此”。明英宗天顺六年,巡宰李诚在董永和七妹的遗迹“缫丝井”(又名董井寒泉)旁建六角亭,明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国相董仲舒 最新章节第054章 举孝廉,网址:https://www.6s6s.net/3198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