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宋的户籍,治大国若烹小鲜(2/2)

作品:《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紧,乡村下户和坊郭下五等户要借钱几乎是不可能了。”

“如此说来,农村户口的下户只能靠自己种一点点地来存钱过生活,坊郭下五等户,要在资产上积累到城市上五等户后,才有资格贷款,一个下坊郭下五等户要达到上五等户,按照现在的物价和收入来算,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年,人这一辈子又有几个二十年?”

“陛下曾经教诲吾等,国富亦要民富,不可能一味只追求总量,完全无视了百姓真正想要的!”

徐处仁一番话说完,赵桓忍不住想鼓掌,但碍于身份,克制住了。

看来这任务还是要下对,目标定错了,自己要累死,目标定对了,许多事自己都可以少操心。

唐恪却道:“徐相公言之有理,但若是朝廷将钱借给了乡村下户和坊郭下五户,风险大增,这些人并无从商经验,许多人连字都不认得,若是朝廷下这类人借了钱,不要说利息,便是本金也收不回来,一旦发生这种状况,若是引起了民间恐慌,存钱的百姓们不信任银行了,要来取钱,而朝廷的钱又减少了,事态便严重了!”

“若是朝廷要造钱,民间货品并未增加,交子将面临降值的风险,进一步引起民间对交子的恐慌,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也知道其中利害,但被唐恪这么一说出来,赵桓心骤然一紧。

金融可是国家经济的顶层存在,若是金融出现了问题,可比打一场败仗还要可怕。

但徐处仁哪肯啊,唐恪只顾着自己的商业总体量,但徐处仁身为首相不仅要照顾商业体量,还有坊郭下五户和乡村中户和下户的收入任务。

“圣人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徐处仁继续道,“当不偏不倚,方为圣道,如此过分偏袒另一方,乃是饮鸩止渴!”

见徐处仁和唐恪产生了争论,一边的赵鼎道:“陛下,两位相公皆有其道理,是臣考虑不周,臣在进宫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小事,却是能说明其中之理。”

“爱卿速速说来听听。”

赵鼎便将书馆的事说了一遍。

赵鼎道:“陛下,无论是乡村中下户,还是坊郭下五户,都希望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渴望读书,渴望知道更多,从而能有能力赚更多钱,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陛下的书馆和农学速成馆皆为民利,朝廷当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完善这方面,来帮助相对弱势的百姓。”

“徐相公所言极是,中庸乃圣人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朝廷当不偏不倚,轻重相宜。”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赵桓不由得点头,确然如此。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朝廷既不能对坊郭上五等户倾斜太多,也不能对下五等户给予太少。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不能一味去扶持下五等户,恰到好处即可。

若是一味扶持给予,将养出一帮懒惰的国民,若后世的希腊、西班牙、巴西等这些国家一般。
本章已完成!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宋的户籍,治大国若烹小鲜,网址:https://www.6s6s.net/3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