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乱(五千字大章)(2/5)

作品:《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领袖,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需要有精神支柱。

具体的事情,由政事堂和河北路宣抚使去完成就好了。

灾难虽然无情,但能凝聚人心!

通过这一次的洪灾,赵桓也看到了朝廷的组织效率和动员能力。

从长远来看,一个高效的朝廷是国家崛起的基础。

几天之后,赵桓渡过黄河,到了河北。

他看见河北大片大片良田被淹没,看见迁移的百姓在原野的长道上排成长龙,每一个人都神情低落。

他们并不会背井离乡往南边,而是等到洪水退后,再次返回去。

因为那里是他们的家乡,没有人愿意离开。

三天之后,皇帝抵达已经被淹没的濮州城北的一处人工堤坝上,这里堆满了土包,洪水被挡在堤坝前面。

前方还有整齐的呼喊声,那是士兵们正在给自己打气。

他们都赤膊着上身,一个个年轻有活力的小伙子,肩膀上扛着一包包泥沙,继续在加固堤坝。

而山丘上的宣抚使军帐门口正有许多士兵在做日常的训练。

天空一望无际的蓝,就像一块蓝色的琉璃。

皇帝的到来,引起了全军将士的欢呼。

人们暂时忘记那八万同袍死去的悲痛,徜徉在胜利的喜悦中。

山丘下,一些村妇和农民,准备了简陋的食物,正和一些士兵蹲在草地上有说有笑地享受着这人间美食。

没有什么比劫后余生更令人开心。

当赵桓见到宗泽的时候,这位古稀的老人,更加苍老。

看得出,这一段时间,他的内心也饱受煎熬,但他的眉宇间的皱纹,却如同棱角分明的沟壑,他的眼中看不出丝毫动摇。

也正是他率领主力部队绕道进入濮州城北面,日以夜继,在此处填出了一个堤坝,不断泛滥的洪水才被生生挡在了这里。

要知道,这后面可是有十几个县,百万百姓,包括邯郸,正是河北平原地带,是河北的粮仓,关系到河北此后的发展。

宗泽单膝跪地,正要因那死去的八万将士请罪,被赵桓搀扶起来,并且打断:“这些时日辛苦宗公,多亏有宗公在!”

“陛下……”

赵桓道:“朕会为他们修建宗祠,将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刻上去,千年以后,依然有人记得他们是谁,朕还会善待他们的家人。”

“宗公,你保住身体,朕还有太多太多事,需要你的帮助。”

宗公深吸了一口气,内心是五味陈杂:“谢陛下!”

赵桓的语气听起来风轻云淡,但感觉每一个人都重若千钧。

那八万将士,除了中央军的精锐,还有京东地区新组建起来的地方厢军,他们中最年轻的才十六岁!

甚至有很多人,刚成婚不久,有的刚做了父亲。

总之,那是八万个家庭的血泪史。

灾后,是援救和重建。

赵桓在河北待了半个月,也开始启程回京师。

当皇帝回来的时候,徐处仁和唐恪已经为他准备好一份京东路和河北路重建的规划方案。

有人提议要对黄河进行回河整改,由于河道过高,将现在的河道调整到河北之地,将那里的故道重新挖出来,可以舒缓水患。

有人还提议,在京东路多开支流,减小下游的水流压力。

而徐处仁提交的那份重建方案则是将濮州变成一个运粮渡过,就不要再安置那么多人口居住了。

更好从黄河运输的粮食、货物,可以集中在濮州南岸,然后从濮州陆运到河北各地。

而恢复河北故道的提议则被否决了,大宋以往三易黄河带来的悲惨教训还不够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最新章节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乱(五千字大章),网址:https://www.6s6s.net/3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