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战争背后(二十一)(2/3)

作品:《华人1892

年代铁路里海铁路和近东铁路全线贯通后,又成为交通枢纽。由于外阿赖山的众多山溪的灌溉,该地区土地i沃,除了生产谷物外,城市南郊漫山遍野都是果园,加上附近山上茂密的草场,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现在安排个二三十万移民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进驻三二十万军队,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阿拉木图(哈萨克语:Алmatы;俄语:Алma-Аta),哈萨克旧都,是该国最大城市,也是该国主要的商业中心。阿拉木图位于哈萨克东南部靠近吉尔吉斯边境。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赖山(中国称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在中华帝国国防军天上飞机炸,地面火炮轰的打击下,再也坚持不住,在国防军地面进攻部队发动全面进攻时,灰溜溜的撤向了吉尔吉斯斯坦。

南线作战兵团指挥部,军事会议正在进行。

新编乌鲁木齐集团军司令李兆和向大家分析介绍着战情:““从目前的情况看,俄军南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阿拉木图南面,横亘着阿拉套山和碎叶湖(吉尔吉斯人引以自豪的伊塞克湖,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碎叶湖”。),俄军南撤必须向东进,绕行至吉尔加兰山口,顺着碎叶湖沿岸平原地区至比什凯克,和其他地区的俄军形成合力,总参谋部建议我部继续接力向南进攻,挤压俄军的生存空间,迫使其加速向南裹挟民众逃遁。”

在座的军官将领们都清楚。东南面的天山山脉和外伊犁山,冬季寒冷异常,俄国哥萨克现在不逃出去,到了冬季,粮食和军用物资补给不上时,大多数人不被饿死,也要被冻成冰块冰人。而呆在平原地区,那就是空军和陆军组成的地面清剿部队的清理目标了。

“可是这天气有点说不准啊?”一个参谋军官顾虑的说道。

李兆和从主持位站起,来到窗户前,推开窗户。顿时“哗哗”的雨水声传来,由于很大,坐在四五米外会议桌前的几名将领都感受了雨水的侵袭,一股让人爽到心坎儿的凉吹了进来。

透了透气,大雨已经被刮了进来,赶紧关上窗户,李兆和返回座位上:“现在只能等大雨停下来了,再决定下一步行动,这里的高原地区是地质不稳定地带。地震和泥石流频发,我们得为我们官兵生命安全着想。暂时不必逼得俄军太紧。”

集团军所属的骑兵师师石城微微蹙眉道:“根据侦查兵反馈的消息,俄军驻守的吉尔加兰山口,易守难攻,现在天气恶劣,苏军不一定能想到我们会起进攻,或者在雨幕的掩护下,可以不怎么费劲便拿下来。若是等天气好转再行进攻,我担心会付出巨大的伤亡。”

李兆和用手拨拉着俄军防守的山地照片,不置可否地说道:“那个山口地势很险要啊?正因为险要才不能轻举妄动。俄军居高临下,防御工事虽然大都是土木结构,依山临建,但是射界极为宽广,山路湿滑,我军处于仰攻态势,若不另外想办法。进攻将极为艰难。”

这下石城踌躇了,国防军骑兵已经不再是作战主力了,侦查、追击、策应和奇袭,才是他们最拿手的战术。冒雨攻坚,奇袭山头的可能不大,见司令否决了自己看似不错的建议,才致意坐下。

集团军第一师师赵钧站起来说道道:“前几次都是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和骑兵打头阵,现在也该轮到我们步兵表现了!让一直在等机会的第一师上去突击一下如何?”

李兆和点点头说道:“可以!必须密切注意周边环境变化,如果发现有泥石流出现,立即规避,绝不允许为了抢功而置官兵生命于不顾的情况发生。先让空军轰炸试探一下,在配合地面炮击,一个山口能驻扎多少俄军?不值当冒险!”

集团军参谋闵达民表示赞同:“如今的战事,不必急于一时三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人1892 最新章节第373章 战争背后(二十一),网址:https://www.6s6s.net/358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