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丹心(一)(2/3)

作品:《蚍蜉传

,各自短短一句话,道尽衷肠。

想到这里,正自出神的郭如克脑海忽而廓清,环顾左右,黄沙飞尘里,将士依旧川流不绝。微微抬头,视线掠过前方无数长枪手斜靠在肩头的枪林,漫漫长道上,有一骑逆驰而来。

来的是作为前锋的青桐营派回报信的塘马。

“十里外有鞑子大军,人数上万。”

郭如克听了,点了点头,果然不出所料,清军在宣府与大同的军势盛大猖狂,以至于才到广灵县不久,便即将遭遇野战。

相较其他墨守陈规的将领,善于琢磨的郭如克针对赵营火器比例大规模上升的情况自己研究出了一些战术。比如算他亲兵的起浑营鸟铳手的列阵方式与他营大有不同。像鸟铳装配比例最高的徐珲亲兵效节营,为了防止铳阵遭受敌方近战部队的冲击失去秩序,会将鸟铳手的队列排成数列横队,以加强纵深及抗冲击能力。但郭如克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将鸟铳手阵列部署为纵深两列横队的形式,因为他认为横队比纵队更能发挥鸟铳手的火力。为了补偿牺牲掉的防御效果,他选择利用地形以及各种路障对横队进行保护。

就如同当下,得知即将与清军遭遇的郭如克立刻传令给起浑与青桐两营,让起浑营中军官彭光与青桐营统制孔全斌迅速率领营中轻装的鸟铳手先行,寻找山坡,将鸟铳手合并部署在山后反斜面,一来集中兵力,二来争取在战斗打响前不暴露自己的横队位置。随后,郭如克传令给马万年,要求他立刻挺进,抢占正面战场有利的山坡高地,用以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其余部队,则原地变换战斗阵型,缓缓推进。

广灵县东南部地势平坦,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坡。方圆十余里,仅有作曈山一处高地。说是高地,实则整座山只能算是个凸起的土坡,且光秃秃的毫无林木掩护。好在作曈山向南北延伸有二三里,基本能够胜任明军布阵的需要。

明军从西往东,清军从东往西,明军更靠近作曈山,按照郭如克预先抢占有利地形的指示,彭光与孔全斌带着二千鸟铳手先到山坡西侧背光面,快速部署。紧随其后,马万年部五千兵齐刷刷登上并不甚高的作曈山,从山脊直下,将阵列分为十余个小阵,布满整个东部向阳的缓坡。

此时郭如克得报,清军并未急于前进与己军争夺山坡。他们似乎知道争山不及,随机应变,在作曈山东面三里处皲裂的壶流河沿岸整顿队伍。根据斥候侦察,这支清军携带有大量的火器,不仅有着各类大小铳,更有数十门外包盖着红布的红夷大炮。

这支清军的主帅正是大清智顺王尚可喜。

当年明军借助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痛击清军,红夷大炮一战成名,得到了大明朝廷的重点关注。明廷后来在徐光启等官员的倡议下派人去濠镜澳向佛朗机人采购火器,并重金聘请一批包含炮手、工匠、通事等在内的佛朗机军事顾问往北京协助训练火器部队。随后,这批佛朗机军事顾问奉命转赴山东登莱,帮登莱巡抚孙元化练兵。

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与老师相同,素来主张迎西学用西器以自强,于是与佛朗机军事顾问合作,在登莱组建新军,希望能培养出一支既能铸造火炮又善于运用火炮作战的部队,当时这支新建部队的领头军官便以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为首。可没想到后来这三人带兵作乱,李九成虽死,但孔、耿渡海逃脱,叛明降金,带着二十余门红夷大炮、三百门各色西洋炮并大量火器归顺了黄台吉。其时,黄台吉正利用从永平府俘获的明军炮手筹备火器部队,孔有德、耿仲明等带兵来投,实令当时的后金如虎添翼。

后金国有了孔有德、耿仲明所部降军带来的火器,又得到铸炮模版与经验丰富的炮手,自此开始迅速抹平了与大明的火器差距,随后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作为协攻部队先后在旅顺之战、广鹿岛之战等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蚍蜉传 最新章节73丹心(一),网址:https://www.6s6s.net/3614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