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未央宫(上)(2/3)

作品:《重生关云长

毋相忘”、“富贵昌,宜侯王,乐未央”等,而且具有这种铭文的铜镜在全国各地都曾出土。此外,“未央”也是汉简最为多见的人名之一。上至于“侯”,下至于“奴”,都有以此为名号者。由此说明。在汉代“未央”、“长乐”是全国各个阶层通行的吉祥语。作为吉语,“长乐”的意义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长久快乐”、“永远快乐”。

而“未央”的意义就不太明白了。汉简《日书》“鸡”篇有几只简记载了用鸡血来祭祀土地神的材料。其内容尚属首见。其中一简为:“此(雌)毋(无)央(殃)邪,雄毋(无)被堵。令鸡毋亡、老,献其大者”。简文中的“央”与“殃”相通。“殃”指祸患、灾难。“殃邪”当指灾祸和邪祟uzl在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也多有把“殃”写作“央”的简文。

如“是胃(谓)又(有)小逆,毋(无)大央(殃)”。云梦睡虎地秦简中与“央”(殃)对应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日书》甲种中甚至还有谋求“毋央”即避除殃祸的简文:“趣(趋)出,今日不出,以牡刀皮而衣,则毋(无)央(殃)矣”。由此看来,“央”与“殃”相通在秦汉时期是相当普遍的情形,而陈直先生则明确指出,“殃”字简写为“央”,是“汉代最普遍的简字”。

至此,“未央”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未央”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没有祸患。另,据文献记载汉代的方士安成曾著有《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书。安成为方士,好称道神仙灵异。未央术就是神仙长生术。从文献记载看,神仙长生术在汉代非常盛行。翻开《史记》、《汉书》,以延年、延寿、千秋、万年、寿昌等吉语命名的汉代人物比比皆是。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而这一点,又显然是与当时盛行神仙方术思想,统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各种行动密不可分的。秦皇汉武希冀长生不老,听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当受骗,花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寻求、烧炼不死之药。尽管它们最终都未逃脱死亡的结局,但他们的行动却在秦汉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般的中下层人民既无人力也无财力去寻求所谓的不死之药,只好通过“延年”、“延寿”、“万年”、“千秋”等吉语命名来寄托自己对长寿、永生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将未央与神仙方术相联系,在铜镜铭文中也多有反映。如:“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醴泉金(泉),宜官秩,葆子孙,长乐未央,富贵昌,予(与)天毋极,驾非(飞)龙,由(浮云)”等。再结合“未央”作为通行吉语与“长乐”、“延寿”、“万岁”、“仙人”等吉语同时出现的特殊语境,我们不难看出,“未央”含有没有灾难、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如果汉代的“长乐宫”可以理解为“快乐宫”、“幸福宫”的话,那么“未央宫”则完全可以理解为“平安宫”、“长生宫”。也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汉代人的思想观念以及“长乐”和“未央”连称的语言习惯。

长安是中国西汉的都城,它是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北墙依渭水而建,南墙也依宫墙变化。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其中长乐宫和未央宫最为著名。

汉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

据记载,四面建宫门各一,唯东门和北门有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今日发现的建筑遗迹,有位于中央的前殿,前殿基坛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50米,最高处15米,的所在。据勘测,前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关云长 最新章节第276章 未央宫(上),网址:https://www.6s6s.net/3615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