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清百姓(2/2)

作品:《穿越抗战军火商

居民迁移至内陆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平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告平,清廷方才取消海禁。

半潜艇在昌黎县城东北方向三十多里处靠岸,张浩将半潜艇送回主位面,带过来三辆挎斗摩托车和四支突击步枪、一把手枪。他们在河岸上点起一堆篝火,换上清朝官员和侍从的服饰,脑后挂了个假猪尾辫,张浩身穿正七品县太爷官服,四名卫兵则装扮成侍卫。五个人这身打扮乘坐摩托车实在有点不伦不类,没办法没有会骑马或者赶马车,只好不伦不类了。走了十几里路,上午八点多钟来到一个村子。村子周围青纱帐窜起一人多高,其间偶尔现出农民除草的身影,一群鸡鸭在村子附近的草地上搜寻虫子,还有几个农夫站在村子前面看着几个光屁股的小孩子在嬉戏打闹,好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

摩托车远远地驶过来,村口的几个妇人没见过什么世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跑过去抱起自家的孩子,转身逃进村子。青纱帐里劳作的农夫们听见摩托车引擎声,跑出来,探头向外张望,瞧见几辆摩托车上坐着官老爷,径直奔他们的村子开过去,惊惶地向村子跑去。农夫们忐忑不安地跑回村子,见里正和那些村里的男女老幼全都跪在地上,他们也跪下了。张浩站在一个石磨上,装腔作势地指着下面那些村民,大声喊道:“尔等听清楚了,当今圣上心忧昌黎百姓地瘠民贫,生养不易,特在关外划出一大片土地,供尔等建村、植垦,迁移途中均有朝廷派船只、车马接送,供应一日三餐,到了关外,每家分良田三十亩,由官府提供种子、农具、耕牛,五年之内免除田赋、劳役。迁徙与否全凭自愿,不过留守本地者需向朝廷缴纳三两纹银,这笔银钱朝廷将用于迁徙者途中所需。”

此时中国广大乡村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一县之地,很少外出,均孤陋寡闻,并不知道关外乃苦寒之地,村中赤贫者或者一些佃户听说迁徙到关外可得到诸多优惠政策,个个充满了希望,想着拖家带口去往关外过上幸福生活。那些有田地的村民闻之面现忧苦之色,迁过去,故土难离,这里的祖业也要白白抛弃,祖祖辈辈的奋斗全都打了水漂,不迁,则要缴纳三十两纹银,自家的房屋、田地就算能卖上三十两,急切之间到哪里找到买主,买了田产又拿什么生活?

“这位官爷,但不知朝廷给几日期限?”里正跪在地上问道。

“愿迁者三日后的午时之前务必到饮马河畔集合,逾期不至均需缴纳纹银三十两,违者重罚。”张浩道。

说罢张浩从一名侍卫手里拿过突击步枪,冲着数米外一株老干嶙峋的大树树冠扫出一梭子弹,密集弹雨倾泻过去,打得手臂粗的树枝纷纷折断,枝叶落了一地,如此犀利的火器,若是打在人身上还不成了筛子,吓得这些村民悉数面露惊惧之色。

“不迁者,又不肯交足三十两纹银就是这个下场。”

张浩把里正叫过来,让他立即统计哪些人家打算迁往东北,随即带着四名侍卫进入村外青纱帐里,回到主位面取来四顶帐篷和电影放映器材、拷贝以及一个便携式柴油发电机,另外还有几名电影放映人员。在村民的帮助下,在村外晒场搭建了三顶小帐篷,一顶大帐篷。
本章已完成! 穿越抗战军火商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大清百姓,网址:https://www.6s6s.net/4104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