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投军(1/3)

作品:《天地间—蝶双舞

只是时间紧迫,一时之间,他也来不及细细推敲。

再看那本剑谱,亦是繁复之极。光是剑招中的身形步伐,就涉及到阴阳五形、九宫八卦之类的知识。其中描写到使剑的招式诀窍,更是繁复无比。

剑谱共分十个大章,第一大章为用剑的总纲。其下九个大章,各个大章都记述了一招剑法。而每一章中的那招剑法,又包含了九招剑法。而这九招剑法之中,均又包含着九招更细小的招式。这些小的剑招之中,又蕴含着无穷的变化。

因此,总的说来,虽是九招剑法。但是其中的招中含招,变不含变,又何止千招。

书中交待,习练者一定要沉心静气,循序渐进,方能练成这九招剑法。

等到将这九招剑法达到熟练的程度、融会贯通之后,又要习练者在施展其剑招之时,不拘泥于其原有的招式,做到尽忘其形而得其意。临敌对阵时,可任凭本心,随意挥洒。其中随心所使的招式,更是如羚羊挂角般,让对手无迹可寻,真正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剑术至境。

因此,这九招剑法,非心思机敏者不能练之。即便是心思机敏之人,而由于各人之间的领悟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虽然学习的同是这一套剑法,所施展出来的威力亦不相同。最终孰强孰弱,就要看各自的领悟能力及临敌时的机变能力。

至于那种才智不够之人,习之不但毫无益处,反而有害,这便与邯郸学步的道理如出一辙。

在剑谱的篇末还特意说明,本套剑法,实是一套“参天地造化,夺万物之功”的无上武功。其中的主旨,全在“忘形而得意,料敌机先,出其不意。”

并说,此套剑法一旦大成,则可尽破天下各类武功,败尽天下英雄。在宇内欲寻一对手而不可得,成为那种真正无敌的寂寞高手。

林方山虽然并不大希望成为宇内无敌的高手,因为那种想寻求一对手而不可得的心情,那种寂寞高手的无味,并不怎么好受。但是,他对书中剑法,仍是心向往之。

可是现在起义军正当节节败退,实是危急存亡之际。一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细细习练揣摩。因此,林方山安排妥当家中妻儿之后,便召集村民们,说明自己的行止意图。于是,便另行在村中选出了新的村长。

村民们听说了他的义举,心中大为感佩。

临行前,他向大家说明,此行要借乌黑短剑一用。用完之后,便即归还。

村民们对他的为人,实是无比信任,那里有不同意之理。

交待完了这一切之后,林方山便告别了家中父母及妻儿,以及众乡亲们。

当他即将离开之际,村民们都到场送行。他们都知道林方山此行危险之极,大有那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味。因此,大家都不禁热泪盈眶。

林方山告别了一众村民们,最后与父母妻儿们相拥泪别之后。便带上了那把通体乌黑的短剑,独自踏上了寻找太平天国起义队伍的道路。

正当林方山走在离村不远的小路上时,忽然听到了身后传来自己的同村伙伴赵河绅的喊声。

原来,赵河绅知道他要去投身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事。便回家稍作收拾,也不告别家人,便一路追了上来。说是要随林方山一起,共同效力于起义军。

林方山看到这个同村一起玩到大的伙伴,也要随着自己去投身起义军,心中自是十分高兴。心想在那异地他乡,与敌拼杀的战场之上,有一个同村的伙伴相依相伴,心中也可有一丝温暖。

于是,二人便相依为伴,一路上昼行夜宿,穿山越岭。经过了近个半月的艰苦跋涉,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起义军。

林方山听说,在义军的队伍中,以忠王李秀成最是治军严整,爱惜百姓。

于是便带着赵河绅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地间—蝶双舞 最新章节第十章 投军,网址:https://www.6s6s.net/4143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