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立基业 第七十七章:影响(2/3)

作品:《大隋争龙

廷尽心竭力,也算是一代良将,可惜的是,生不逢时。有杨广这昏君在,他平息不了动乱的。”

这话却是说的真心,他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是杨义臣,担任河北招讨大使,下面遍地烽烟,才发兵山东,河北又失了一郡,首尾难顾,也不能彻底平定叛乱。

杨义臣在山东和王薄等对阵,听闻邺城有变,能忍耐到现在,才遣子出兵,已经很了不起了。

又问着:“那杨元麟,又如何用兵?”

“据说那杨元麟,立刻以其父的名义,命令横山都忠武校尉王成成和苏邕听令,共得步兵六千,骑兵两千,已于两日前发兵了。”

“嗯!”虽说杨元麟籍父之名,但是现在乱世中豪强多是自保,他短短一月不到,竟然可以征兵八千,哪怕是耍了手段,也非常了不起。

“杨元麟又以军情紧急,调拨了边军五百,由苏邕之子苏烈掌之。”

在紧急情况下,可召集边军,这已是有几分僭越了。

高驷听了,本不在意,突然想起一事,不由问道

“这苏烈,是不是打败张金称的那个?”

“正是!苏烈,字定方,乃是苏邕之子,十五岁跟着父亲讨贼,从无败绩。”

史书记载的苏定方,少年遂父讨贼,青年投靠夏王窦建德。夏亡,奈降唐。

再往后,十二年蹉跎,得授百夫长。以两百骑夜袭阿突厥可汗大帐,立下旷世奇功。

自此将星闪耀,灭三国,擒两主,为李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高驷默想片刻,立刻发出命令:“命韩世鄂、王伯仁,麦氏三雄联合带上两府兵马,前去围攻相州,并且带上三千石粮食。

某要在杨元麟到来前打下相州,全据魏郡!”

“将军好魄力,如此薛某就在城中恭候大驾了。”薛元敬提出告辞。

“先生请。”高驷顺水推舟,送走薛元敬,表明了自己志在必得的态度。

等只剩下崔略和虞世南后,他才悠闲说着:“我们虽有三万众,但是相州城高大坚固,又有五千人守卫,足可抵御咱们一段时间。若是杨元麟到了,内外夹击,咱们非吃败仗不可。”

顿了一顿,又说着:“杨元麟大军来袭,我镇新建,决不能两面受敌,相州城下可虚张声势,咱们真正的兵马得同杨元麟一决雌雄。”

崔略道:“不错,我这就加派探马打探军情,主公可召集众将,宣扬强攻相州,暗里去埋伏河北行辕即将到来的大军!”

虞世南听了,也说着:“主公,当汇聚全军,打个堂堂正正之战!”

高思听罢,不由大笑,说着:“英雄所见略同。此阵虽小,却极为关键。先前灭了张金称,有人就说咱们只是打败了伙贼寇,并未心服。这次就来个堂堂正正的决战,打出个真正的威名来!”

崔略和虞世南听着,心知主帅的信心也是最关键的,心中寻思,又打量着高驷的状态,共同答着:“主公不以敌强而怯,臣等自愿从命,共克强敌。”

高驷大喜,扶手说着:“有两位先生在,我无忧也!”

当下又召回李百药和其他诸将,就此开始筹备大战。

却说薛元敬离开,回到相州。

弟弟薛元博就迎上前,问着哥哥:“兄长观高重德何人也?”

“此人行事颇有章法。”薛元敬说着。

“何以见得?”

“你看他茅城一战,杀了宇文述,死中求活,败中求胜,自古用此方法者多,成功者少。当时为兄得他有福气,不然怎能如此?

当其逃到滏口径后,潜藏深林,屯田养兵,等待天时,皆是堂堂正道,吾觉得他能屈能伸,堪为人杰!

再后来出山入邺城,遭遇战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隋争龙 最新章节第三卷:立基业 第七十七章:影响,网址:https://www.6s6s.net/480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