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点猛料 第二节 另有隐情(2/3)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区关。

眼看要到阜平的时候,一个卫生班班长私下里鼓动几个战士带枪逃跑,被部队抓回。一团政治处主任史进前向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汇报,要将这几个逃兵枪毙。聂老总慈悲心大开,说情放了这几个逃兵。

42年以后,逃跑在八路军里已然成风,连司令部这里也有人跑了。李青川对杨浩说:“当时没有让咱们形成文字,看来杨司令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说红军时期都有带枪跑的,八路军时期哪能没有跑的?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人与人怎么能都一样呢?”

从1941年鬼子大扫荡到1944年抗日根据地度过最艰苦的难关,整个华北八路军从四十万减少到三十万,每四个人里减少一个。除了伤亡和被捕的因素,逃跑也是部队减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次下部队搞调查,是在1945年底,成立冀察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后。因为是平生第一次开办军校,缺乏应验,也缺乏基层骨干,于是杨浩向校长李青川、政委王志廉、教育主任李振军建议,摸一摸几年来在一分区训练科时培训出的那些军事骨干,能不能调一些过来担任教学骨干。

调查主要在冀察军区主力组成的郭天民纵队的第六旅(以后的四旅,旅长肖应棠、旅政治委员龙道权)部队中进行的。因为这个旅所辖的两个团中,十六团、十七团原本由原一分区部队的两个最有战斗力的主力团,三团和二十五团组成的。这两个团的一些连排战斗骨干大都经过了一分区作战训练科组织的培训或集训。

第六旅在1945年底只有两个团的编制。第六旅的第三个团,即十八团是46年3月,大裁军后才刚补充过来的。

与十六团、十七团都来自一分区不一样,十八团来自挺进军部队的老底子,1942年才建团。这个团自成立后一直在平北作战,原来的番号是晋察冀军区四十团,团长杨森、政委刘国辅,隶属于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的十二军分区。

1945年8月20日,当日本宣布投降,晋察冀八路军大举反攻的时候,冀察军区所属第一、第十一军分区的主力部队,一度从西南面向北平攻击前进,推进到长辛店、丰台附近。

与此同时,与进军平、津相呼应,冀察军区根据晋察冀军区关于配合苏蒙联军进攻张家口的命令,决定令第十二军分区主力停止围攻赤城,第十二军分区察蒙骑兵支队北上接应南下苏军;以第十二军分区第十、第四十团及第十三军分区第二十团、蔚涿支队向张家口市进攻。

在解放张家口,还有以后同傅作义军队的战斗中,这个平北十二军分区的四十团在团长杨森的指挥下打得不错。所以46年晋察冀裁军,四十团被保留了下来,同一分区的那两个团一起被编进同一个作战旅。

当年,45年的这次调查后发现,许多参加过一分区训练科培训集训的基层战斗骨干,都在几年来的战斗中牺牲或负伤后复员回家了。留下来的基层干部还有,但人数极少。战争将那些最无私无畏、最勇敢的人都先淘汰掉了。

调查的结果,使李青川和杨浩唏嘘不已。事情明摆着:技不如人,损失就大。因为战斗骨干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要带头向前。

过去老电影里一到冲锋的时候,排长、连长、营长带头第一个往上冲,这不是美化的,而是在我党的军队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是政治贯穿军队的一个特点!有人带头,士兵才能拼命!

不是有个笑话吗,说**那边一冲锋当官的喊:“弟兄们,给老子冲!”咱这边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点猛料 第二节 另有隐情,网址:https://www.6s6s.net/4870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