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后果很严重(1/2)

作品:《隋行4G

依隋时军制,十二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两至四人,卫下分设骠骑府、车骑府统辖诸军,故称之为卫府军,简称府军。在此军制下,每逢战时,由皇帝亲自命帅统兵出征,行军元帅之下设多位行军总管,作为战时统军将领,战事已毕,行军元帅以及受他节制的各路行军总管须向皇帝交还兵符、印信,所带军队仍归各卫府统辖。

因隋高祖杨坚设置河北道行台以及河北道行军元帅一职的用意就是为了统一北境诸州府军令、政令,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抵御突厥南侵,故而于杨爽奉调任河北道行军元帅之初,就下诏诏准杨爽辖下常年保持战时的军列状态,全军主将称行军元帅,各营主将称行军总管。

杨爽奉调离任后,杨广只是暂代河北道行军元帅,加之自杨爽率军出关北伐以来,突厥和隋朝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处于和平状态,故而杨广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突厥外交往来以及治理内政两个方面,杨爽麾下原有的近十万兵马仍由各行军总管分别统领,驻扎于并州四周。

因此,在张威、王韶两位仆射奉命率领归行台兵部节制的并州府军及就地招募的两万多新军火速增援雁门关以后,杨广手头可供调遣的最主要的兵力便是杨爽麾下这些行军总管统领的近十万府军了。

要知道,杨广不仅仅是河北道行军元帅,他还有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头衔:左武卫大将军。这就使得包括燕荣在内的各位行军总管统领之兵马,依卫府建制,名义上统由杨广这位左武卫大将军节制,即便待将来燕荣等人不再担任行军总管,也须归入左武卫建制、序列,在名义上接受杨广的节制。

正因如此,杨广听燕荣一张口,就在自己面前意存轻慢,口出不逊,把脸一沉,冷冷地提醒燕荣道:“燕总管,这里如同中军帅帐,没有王爷,只有元帅。我且问你,突厥此次突然发兵来犯,一共出动了几路兵马,兵力分别是多少,统军之将领又是何人?这些你尚不得而知,凭什么敢在本帅面前口出狂言,要带兵出战?”

在杨爽麾下的诸位行军总管之中,就数周摇平日里与燕荣最为要好了,此时见燕荣一开口就遭到杨广的痛斥,生怕燕荣一副火暴脾气,会当场与杨广翻脸,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忙跨步向前,抱拳向杨广解释道:“元帅教训得甚是,燕荣总管实则是担心雁门关有失,才向元帅主动请缨,请求领军出征的。元帅虽已向雁门关派出两路援军,然军中尚缺能与敌临阵对决之大将,不如就赐一枝令箭给燕总管,命他带本部人马增援雁门,以防不测。”

“齐安公,你以为如何呀?”杨广听周摇所说不无道理,脸色有所缓和,转过脸来问李彻道。

“元帅,沙钵略父子居心叵测,先是送宇阅首级与我朝,继而不过两日,便悍然兴兵来犯,可见其犯我之心,必存之已久,若不及时给予迎头痛击,势必给河北道诸州带来更大的灾难。然目下我方所不知者,实为元帅方才所言之事,且件件至关重要,关系两军胜败,故而,末将以为,从全局考虑,目前暂不宜向雁门关增派援军,待稍后沿边诸州府报来敌情后,再视敌军情形做出决断。”李彻念及杨广初次担当全军主帅,指挥与突厥大规模交战,且所统皆是骄兵悍将,唯恐其威望不足以服众,便有意提醒杨广切不可轻易派出手中所有的兵力,而需根据敌情变化依次派兵应战。

以李彻的资历、威望和地位,尚在燕荣、周摇等人之上,他一开口帮杨广定了调,殿中诸将皆不再吱声多言了。

杨广随即传令军中诸将,在未得到突厥军队最新动向之前,各自回营做好各项准备,随时听候自己的军令从事。

在燕荣等诸将表示愿遵从元帅将令,退下之后,李彻又提醒杨广道:“王爷,以突厥强攻雁门关出动的兵马观之,只怕来者不善,王爷在整军应战的同时,是否将这里的情形从速报与皇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隋行4G 最新章节第423章 后果很严重,网址:https://www.6s6s.net/5236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