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远古的国度(2/3)

作品:《滴血瞳

对这一行几乎没有了任何的兴趣,所以在收藏界缺少了新生的中坚力量。

讲完这句话,周密又开始讲述那有关肃慎国的事:

在新石器时代,黑龙江区域的人类共有三大族系。西部的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系;中部的秽貊、索离、夫余、豆莫娄系;东部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牡丹江流域自古就是肃慎人,或后来学者称之为通古斯诸族密集活动的区域,肃慎人自古就是白山黑水的主人,牡丹江中上游流域是肃慎人活动的中心。

最早记载肃慎王国的文字是竹书纪年五帝纪,文中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

其意是说,在公元前21oo年夏朝舜帝的时候,肃慎就是东北的一个很大的国家了。书中又说,“肃慎来朝,贡弓矢”。

之后,关于肃慎来朝的记载时有出现。西周初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道通九夷、百蛮,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这是有关肃慎氏贡楛矢石砮的最早记载。

那时,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主角是高山、森林、河流和猛兽飞禽。

当时人类还很孱弱,靠族群集体的力量与大自然搏斗,主要的食物是野果和飞禽走兽,使用的工具是考古中不乏见到的石器,而实际上最常用的一定是木棒。

这木棒子在森林中到处可以找到,随手就可以制作成为打击野兽或者防身的工具。甚至后来一直成为山区人们上山行走用来辅助和防身器物。

也因为闯关东到达此地的人们手中常常握着一根木棒子,为走路、进山、采参和狩猎提供了方便,也成为当地人对闯关东移民的一个贬称,那是后话。

听到这里,崔明伏不禁使劲地拍了一下大腿,“草,我最烦的就是在小的时候有人喊我‘棒子’,原来这都是东北原著名瞧不起我们这些闯关东的人啊!”

周密拍了拍崔明伏的肩膀,叫他不要这么地生气,“歧视无处不再,况且,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平等!”

周密说着,转头看向了窗外,夕阳的余晖照在我们的脸上,火车仍旧一路向北,外面的地貌山川也逐渐变了样子,南方小桥流水,中原地势平坦,倒是越往北走,地势越起伏多变,波澜壮阔,就如同那北方的汉子一样,满腔热血。

周密拿着纸巾擦了擦嘴角,又开始慢慢地讲述:

在公元前约18oo年时,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族,(满族的前身),当时成为德惠(得秽)国,改“锡都”为“何龙(合隆)城”,后来建立扶余国由于此时与中原的东汉文化开始交流。

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放狗二郎,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所以把国都又改称“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建的。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然改过很多不同的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国家的王都。

“而后,肃慎和这扶余国之间生的战争,也就是由这场战争导致了肃慎的分崩瓦解,后来,肃慎在汉代时已经分化出几个部落集体,挹娄集团,东沃沮集团,北沃沮集团。其中这东沃沮和北沃沮集团长期处于汉族政权与高句丽的争夺之中,而这挹娄集团则继续往下展,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

一口气说完这么多,周密也有些累了,崔明丽递给了他一瓶水,他道了句谢,接过来之后并拧开喝掉了。

我和崔明伏对视一眼,忽然觉得这个人当真是知识渊博,看来这收藏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还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否则的话,否则也只能像是“瞎子识乐谱”一样——光哆啦出不来咪嗦,那样子的话,就算是长了一对,堪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一百九十四章 远古的国度,网址:https://www.6s6s.net/5571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