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2/3)

作品:《滴血瞳

两”重十二铢,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直径十二分24厘米,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12厘米,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

“六”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如此众多的六出现在钱币上绝非偶然,是古人一种思想含义的体现。此外,从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艺来看,“半两”钱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节省铸材,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而且中间的方孔便于固定锉修。

方孔圆钱最早出现于战国,但制造简单,有孔便于穿挂。在战国的方孔圆钱中,属于燕的有明四、明化、一化三种,制作粗率,有的面文不齐属于齐的仅存一字或化字属、于东周、三晋地区的有共、垣、济阴、离石、车周等字,属于秦的是半两钱,一般每枚重35克。

秦统一后,以黄金为上币,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为下币,从此方孔圆钱在中国保留了两千多年。这种形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同时便于携带穿挂。半两钱沿用于秦汉,其特征是:先秦半两,文字微带隐起,笔划有方折、圆折,重4克左右秦半两,重8克秦制半两8克,这种重8克的半两钱极大多数铸于秦始皇时代汉半两,汉初由于私铸之风甚盛,半两钱越铸越有的小到直径不到”一厘米,重不到一克,一捱即碎。汉文帝时半两钱重4铣汉制1斤16两,1两24铣,半两12铢,又称4铢钱,有的带有地名,如临苗四朱,宜阳四朱、东阿四朱、容邑四朱、下蔡四半等。

其特点是字面平整,不带隐起,笔划方折,是西汉第一种货币。其版别有五种:常见类,钱身上无特殊标记,两字的中竖和上横不连,称有颈半两有郭类,较多的有外郭,内外郭都有的较少,传形类,半两字形左右倒置标识类,钱面背有各种划痕、星或凸起,佩钱类,穿孔呈菱形,为随佩挂之钱。存世半两钱一般伪钱极少。因错范戏制出现少数“半半”、“两两”钱。后人或有伪铸,应注意鉴别。

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同时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统一货币有:及至秦,中国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宝、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相传“半两”二字为李斯所书,钱文高挺,多小篆而兼大篆,朴拙而深厚,豪放而俊逸。圆方者,天地之形,方属地,圆属天,这种形式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种钱币形制以此固定下来,在中国保持了二千多年的时间。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壁纸改革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五铢钱是秦汉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王莽以后,改国号为新朝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泛滥,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由于王莽禁汉,导致大量的汉五铢被集中销毁,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铢或收藏五铢的,重则极刑轻则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铢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东汉建武十六年,刘秀推行为王莽改制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九百二十六章,网址:https://www.6s6s.net/5571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