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对策(2/3)

作品:《1768年:大恐慌

供出来,要不然他也不会天寒地冻的跑这么远来找他。说不定这个冒失鬼脑子一热,最后狗急跳墙,把常巡抚也供出来,说他当初之所以能从知县擢升到知府,是给常巡抚行过贿,送过银子的。乾隆皇帝知道他这样,非得把他杀了不可。

“刘大人,割辫子的这两个和尚你审问过了没有?”

“没有。我听说老和尚净心已经死在公堂之上了,小和尚正一还关在临城监狱里。”

“刘大人,这事还得由你来办才行。你回东昌以后,抓紧派人到临城,把小和尚正一押解到东昌再由大人您亲自审问。这案子邪门得很,但是不管怎么样,咱们还得坚持原来得结论,如果让临城的这个姓贾的知县把以前的结论推翻了,咱们都麻烦。”

“把正一和尚弄到东昌再如何?”刘知府挠了挠头,眨巴着眼睛问到。

“呵呵,这事嘛,就看你刘大人自己如何来运作了。如今东昌是你刘大人的一亩三分地,把小和尚正一押解到东昌,是死是活,怎么处理还不是你刘大人一句话的事?”

两个人都心里揣着明白装糊涂,刘知府知道梁六爷话里话外说得很明白:把正一和尚押解回东昌以后,推翻原来的证词,然后再制造个意外把人给咔嚓掉。人死了就死无对证了!到时候谁的官大谁说了就算,给贾知县弄个失察的处分,什么事都没了。

这个主意刘知府不是没想到过,他从东昌到京城的路上就琢磨着应对之道。当下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把正一和尚押解到东昌重新审问,割辫子暂时不管,想办法把他们跟梁五爷的死撇清楚。然后再把巨成和尚这副好牌打出来,如今他把老和尚伺候得很周到,到时候在临城德高望重的巨成再出来证明净心不是割辫子党,那么贾知县的结论就推翻了,他都安稳了。

但是刘知府觉着这事必须得有梁六爷的搀和才行,当时这个案子稀里糊涂地收尾,除了自己私心作祟,鬼迷心窍地想当东昌府知府以外,说到底毕竟还是为了维护他们梁家在临城的名声。现在事情出来了,你梁六爷躲得远远的,一副事不关己的看客态度可不行。现在两个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能见好就收,出了麻烦不管。

一时之间,两个人都不言语了。

最后还是刘知府坐不住了,他咳嗽了一声问:“这事坏就坏在临城的贾知县头上,本来事情都过去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事情给搞麻烦了。六爷,这个毛手毛脚的贾知县是不是有什么来头?”

梁六爷摇了摇头,说:“贾知县倒是寻常百姓出身,本来就省城是个毫无根基的小吏。临城知县空缺,属下的人拟了举荐名单让常巡抚决定用哪个,随着举荐名单一起的还有他们从前作得文章。那天碰巧常巡抚中午喝了点酒,瞅着了贾知县的文章,文章写得稀松平常,但是字迹跟常知府的字迹有几分神似,常巡抚就拿着贾知县写得文章嘟囔了两句不错不错,然后他就回屋睡觉去了。结果办事的人以为常巡抚相中贾知县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派他到临城来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好办些了!”

“刘大人,这事得赶快弄利索。出了正月,常巡抚就进京上任,掐着指头算算,也就个把月的时间。我听说准备去省城接替常巡抚的福汉。这位福大人属镶黄旗,祖上跟着清太祖高皇帝征战,立过不少战功。他这人血统尊贵,根正苗红,看着汉人不顺眼,跟常巡抚在朝廷里面也是死对头,平时有事没事就给乾隆爷递折子说三道四地弹劾常巡抚。幸亏常巡抚平时谨言慎行,做事周正,不然稍有疏忽的话也早就被他赶下台了。事不宜迟,咱们最好赶在常巡抚进京之前,把这事办利索,不然更麻烦。”

一听到梁六爷说“咱们”,刘知府心里舒坦了一些。

“这么说的话,我明天就收拾收拾回东昌。下面的事情靠兄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1768年:大恐慌 最新章节第38章 对策,网址:https://www.6s6s.net/63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