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风平(2/3)

作品:《1768年:大恐慌

蒋捕头到茶馆的次数多了,越来越的人都知道了贾知县被刘知府如同戏耍猴子一样被耍的团团转的事情。

时间久了,整个临城的百姓说起贾知县时,也都顺着蒋捕头叫他“怂包蛋”。

二月的一天,从运河北边飘来一只船。晌午的时候,船在临城码头停泊靠了岸。从船上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是个须发花白的老头。

这个身材魁梧的老头穿着立领直身的长袍,偏大襟,下摆开衩,外面罩着长到膝盖的短袖玫瑰紫马褂,马褂上挂着大小的饰物,叮叮当当的跟个货郎差不多。

老头气宇轩昂,一看样子就不是寻常百姓。他前脑门子剃得油光呈亮,目光冷峻,眉头紧皱,嘴角上扬,脸颊上有块很显眼的伤疤,两寸多长,弯弯曲曲得跟条蜈蚣一样。这个老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两个腿往里弯得厉害,跟罗圈差不多,懂行的都知道行伍出身的人长年骑马,腿都成了这幅样子。

两个随从一前一后,老头走在中间。三个人上了岸,在运河边上瞧瞧这,看看那,就象当主人的在逛自己家的后花园。两个人在旁边点头哈腰,指手画脚,老头庄重的跟关公差不多,倒背着手,微微低着头。

三个人逛得差不多了,便坐在运河边的饭馆里找地方坐下吃饭。吃完饭以后,他们也随着几个客商来到赵记茶馆喝茶。

正是吃晌午饭的时候,茶馆里人不是很多。老赵热情地把他们几位让进茶馆,给他们挑了个安静些的地方坐下,然后忙活着给他们沏茶。

老头坐下后,问老赵说:“掌柜的,你这茶馆生意如何?”

“这阵子生意还应付得过去。前阵子临城闹割辫子党,把整个临城搅得人心惶惶的,生意都没法做了。我本来想收拾收拾家当回直隶老家的,可是皇天有眼,没想到过完年以后,割辫子党闹过去了,如今生意比从前好多了。”

三个人听完以后,面面相觑,老头喝了口茶,接着问:“掌柜的,闹割辫子党是怎么回事?”

“听口音,三位爷是京城来的吧?”

老头点了点头。

“诸位可能不知道,年前临城都差不多成死城了。先是听江南来的客商说江南在闹割辫子党,后来临城县衙贴了告示说江南的不少割辫子党坐着船,潜伏到咱们临城来了,唉,那阵子,真是人心惶惶呀。”

这时候,茶馆门口传来了一声:“阿弥陀佛”,门帘子掀开,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老和尚。老赵赶紧对老头说:“您老先喝着茶,我先去招呼招呼客人。”

老赵提着茶壶了到了门口,热情地招呼说:“巨成大师来了,快请坐。”

巨成和尚双手合十,冲着老赵弯腰鞠躬。巨成和尚在门口坐下,老赵给他斟满茶,问和尚说:“大师,这阵子忙,没来得及去寺里看看,现在寺庙重修的怎么样了?”

“托临城各位乡亲父老的福,忙活了这一个多月,我住的禅房已经修整好,前几天搬进去了,不用再躲在山门里念经了。大雄宝殿的房梁昨天架上了。剩余的都是细工慢活了。”

老赵腾出手来,弯下腰,两只手把茶碗端起来递到巨成和尚手里。巨成和尚赶紧站起身来,又跟老赵客套了一番。

老赵转过头来,冲着后院喊:“老婆子,饭好了没有,赶紧给巨成大师准备些斋饭。”

巨成赶紧摆了摆手说:“老赵,不用客气了。我刚才已经吃过斋饭了,刚才去给前面的木匠送这个月的工钱,走到你这里,觉着口渴,就进来讨杯茶喝。”

这时候,门口又不断有客人进来,众人都热情地跟巨成打招呼,巨成和尚也站起身来,给每个人合手致意。

巨成和尚喝完茶,站起身来跟老赵说:“老赵,你忙着。寺庙里还有很多活,我回去了。”

巨成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1768年:大恐慌 最新章节第51章 风平,网址:https://www.6s6s.net/63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