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何来之速(2/3)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城中酒肆精心准备的午饭,就听见负责把守南关城楼及其城外墩堡的殿前司指挥李若琏在外向紧急请见。

崇祯皇帝让人传李若琏进来之后,只听李若琏跪下说道:“启禀陛下,南关城外墩堡传信,说蓟镇刘策刘总兵率领麾下三百余亲军,已到南门外五里处。是否准其入城,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心中倒是一惊,这么快就来了,看来昨日自己一到居庸关,就有人出城向刘策通报消息啊!

好在自己也是一个急性子,昨天下午就把城内守将和守军处理了,该正法的已经正法,该关押的也已经关押,没给刘策或者其他什么人留下求情或者其他转圜的机会。

对于刘策这个历史上的庸碌之人,崇祯皇帝倒不是非要致他于死地不可。

一开始核实九边兵员之时,蓟镇报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约有两万人,这一点博得了崇祯皇帝的好感。

但是当蓟镇监军御史施邦曜上任之后,通过发饷再次核对的时候,发现即便是报了两万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空饷成分。

当时得了施邦曜的密折,崇祯皇帝就想发作,然而担心牵一发而动前身,同时也考虑到担心引起兵变,影响京畿周边的稳定,所以忍而未发。

这一世,崇祯皇帝本来想着找个机会把他换掉就好,可是如今这个局面,不杀他却是不行了。

一来,这个人看来政治上十分糊涂,皇帝励精图治要求整顿边备,居庸关如此重要,却依然松懈成这个样子。

二来,这个人在原本历史上镇守蓟镇边关,崇祯二年冬黄台吉率军入寇京畿,因为防御空虚而被突破的正是蓟镇沿线。

建虏突破后,刘策坐拥蓟镇军队却应对失措,只知道固守自保,放任建虏军队西进京师。

最可恨的是,当赵率教带着山海镇的大军与建虏军队激战四昼夜,人困马乏、亟待休整的时候,来到蓟州城下,刘策却拒绝其率军入城。

最后,赵率教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率领麾下疲惫困顿之兵回头,就在蓟镇城外,与随后追赶而至的建虏大军决死一战,落得身死兵败。

而刘策只是固守不出,既不让赵率教入城,也不派兵出城支援赵率教所部作战。

历史上,崇祯三年,建虏大军退出关外之后,崇祯皇帝得知赵率教身死的情形,忍无可忍之下,还是把这个刘策及其麾下三屯营另一总兵给斩首弃市了。

此时听得李若琏禀报说,刘策就要到了,崇祯皇帝当派人传来了孙承宗和刘文炳,并让王承恩到南关城的瓮城外去迎一下,然后直接带到关城上相见。

没过多大一会儿,就听见一阵有力的脚步声传来,王承恩带着刘策上了城,然后进了皇帝所在的城楼。

南关城的城楼共有两层,一层如今是皇帝白天召见其他人的地方,二层则是皇帝晚上留宿的地方。

后世的满清皇帝曾在居庸关中修建了一处行宫,但是明朝的时候在居庸关却还没有行宫。

好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在政务和军务上非常不好糊弄,但在吃穿住行上却向来马马虎虎,并不挑剔。

居庸关中有官署、有寺庙、有书馆,也有王成胤等官员的府邸,任何一处的条件,都要比这城楼上好得多了,但崇祯皇帝执意在此休息和下榻,谁也没有办法。

五十多岁的蓟镇总兵刘策,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很快就上了城,进了南关内城门正上方的城楼之中,见崇祯皇帝正襟危坐地在里面等着他,当即跪地说道:“臣蓟镇总兵官刘策拜见陛下!”然后叩头,等待皇帝说话。

崇祯皇帝见刘策一个人进来,知道其所带亲卫已被留在城下,于是说道:“朕以为刘卿日落方能赶到,未曾想午时三刻即到,刘卿何来之速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二二七章 何来之速,网址:https://www.6s6s.net/6451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