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初班底(2/3)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军机处的重视,另一个就是现场处理军机处成立后奏报给他的第一件军机大事。

这个军机大事就是欠饷问题,辽东巡抚毕自肃上书请饷,山西巡抚张晓也上书请饷,加上之前东江镇、宣府、大同等镇督抚、总兵们的请饷折子,九边欠饷的问题,看来已经是相当严重了。

通政司最近接到这些折子以后,报告给内阁,施凤来、张瑞图一看是九边请饷的,这是历来内阁大臣们最为头疼的事情,因为国库没钱,要发饷就得请皇帝发内帑,而请皇帝发内帑,根据过去的经验,不仅会被驳回,而且会得罪皇帝和内廷的太监们,这样的事情以前的内阁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实在推不了、躲不过,那就只能拖着不办。

九边欠饷的问题就这样,越来越严重,军卒们领不到饷银,没法养家糊口,之后上山落草当土匪,打家劫舍求生存了。

明末的民变,就是因为加入了这些逃亡的边镇劲卒,最后才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施凤来、张瑞图接到这样的请饷折子以后,想都没想,就立马打回通政司,让通政司直接报给新成立的军机处。

你军机处不是要分内阁的权力,专管天下军务吗?现在九边请饷的折子来了,给九边各镇的军队发饷银,这是妥妥的军务,必须交给军机处处理啊!

这是施凤来为自己准备的说辞,想等到新成立的军机处弄不来银子,束手无策,年轻的皇帝请教内阁的时候,他就要对孙承宗这样说。

可惜的是,他的这个想法不仅落空了,而且正中朱大明的下怀。

朱大明正考虑着如何巩固军机处的地位,树立军机处的威信呢,给九边各镇补发军饷,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然,这次补发军饷绝不是像以前那样,你说你有多少兵,就按你说的给你补,也不是五军都督府账面上有多少兵就给你发多少饷,而是要实地校阅,从辽东到延绥,每个镇都要拍一个监军御史,由监军御史核验实有人数之后,重新登记造册,按人发放军饷,在努力杜绝冒领和克扣的同时,也适当提高边军军官的待遇,能不能起到聚拢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个不好说,但是至少要让这些边军不要再有那么多因为吃不上饭而沦为逃卒,或者因为军官阶层的擅权妄为而沦为权贵的奴仆。

都察院那些年轻的御史们常常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起军务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总感觉朝廷派出去的都是废物,感到自己怀才不遇,感觉自己最牛逼,这一回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监军边镇,核查各镇实有军卒人数,并亲自为边军发饷,说不定还会收到奇效。

朱大明看了自己在武英殿议事办公的地方,也视察了给军机大臣们和军机处工作准备的公事房,同时也接见了如今已经来京上任的鹿善继、王则古、杨应乾、孙元化、茅元仪等人。

鹿善继是北直隶定兴人,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也算是孙承宗的河北同乡,如今五十二岁,如果不是时而半闭、时而锐利的眼睛,看起来完全像个黑瘦干瘪的小老头。

他的祖父鹿久徵,是万历初年的进士,也称得上是万历时期的一个名臣。

而王则古则是一个白胖中年书生的模样,跟随孙承宗督师蓟辽之前曾久在户部任职。

茅元仪虽然是江南人,但看起来身材高大、相貌粗豪,一点也不像世代官宦家庭出身的读书人。

孙元化也差不多,久在边镇和京营之中任职,看起来满面风霜似老农,貌似这几年过得不太如意。

这几人都是头一次进宫觐见皇上,虽然都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但见了皇帝还是非常的激动,一边跪地拜见,一边口头谢恩。

对此,朱大明也是感到唏嘘不已,若不是朱大明现在就起复任用了他们,他们其中的好几个人将会就此埋没,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最初班底,网址:https://www.6s6s.net/645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