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 东林问题(2/3)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纸上谈兵、坐而论道?!

崇祯皇帝也想把如今仍在朝中的东林党大佬撵出去,比如钱龙锡、刘鸿训、刘宗周、何如宠等人。

但是这些人如今都是名满天下的正人君子,在没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之下,你把他们撵出去,又能把他们放到地方上的哪里去?

督抚也好,布政使、按察使也好,这么重要的位置,也不能给他们。

那么不给个位置,单纯就是一句话免官或者让他们致仕,这么干也不合规矩啊?

所以,如今这个崇祯皇帝也很难,不是想干的事情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干。

只有在维持朝局基本平稳的前提下,他才能步步为营地去推进他想做的所有事情。

比如礼部侍郎何如宠这个东林党的人物,这一次就被崇祯皇帝接着册封琉球国王的名义打发到琉球去了。

原本册封个琉球国王,并不需要大明朝廷派出去一个礼部的侍郎前往,实际上一个内阁的中书舍人或者六科的一个给事中,就可以充当册封的使者。

但是崇祯皇帝把这个规格给提高了,一方面要让如今朝中的高层之中有人了解一些海外的情况下,另一方也是先把朝中的东林党势力进一步稀释一下。

包括之前被派到了朝鲜并且从此之后常驻朝鲜传播儒学的张溥等人,同样是崇祯皇帝基于这个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垃圾,所谓的垃圾,其实都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张溥这个人儒学造诣深厚,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特别能忽悠。

崇祯年间,东林党人推动的很多朝野活动,都是这个张溥牵头策划和煽动起来的。

如今他被崇祯皇帝作为大明的常驻使节派到了朝鲜,也只是一年多点的时间里,就在朝鲜仿照当年无锡东林书院的办法,建立了一所与当年的东林几乎一模一样的复林书院。

原本大明朝这边交给他这个驻朝使节的实际政务也不多,而他对这些政务的理解也很简单,那就是监视朝鲜国政,同时教化朝鲜士子或者说淳化朝鲜风俗。

于是乎,放开了手脚的大明驻朝使节张溥,带着从南直隶邀请而来的同窗好友孙淳、周钟、杨彝、陈子龙的一批大明举子和东林党干将,在复林书院之中聚众讲学,搞得是不亦乐乎。

一方面凭借着他大明崇祯元年恩科探花的名头,一方面也是凭借着他扎实的理学造诣,很快就声名鹊起,弟子三千都不止,俨然已经是朝鲜国中自退溪先生李滉之后的新一代儒学宗师了。

这一次,朝鲜国的朝贺使节绫原大君李俌和副使尹暄前来大明京师觐见崇祯皇帝的时候,自然是将张溥等人的功德好一顿夸奖和感恩。

对此,崇祯皇帝当然也很高兴。

张溥这等人留在大明的境内是个不大不小的“祸害”,或者说是一个能量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但是放到了朝鲜,去给朝鲜人灌输程朱理学,却是用对了地方。

不光是朝鲜人很欢迎,而且张溥自己也有了用武之地,也很满意,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当然,张溥到了朝鲜之后,也曾一再从朝鲜给皇帝写来奏疏,一边报告朝鲜的情况,一边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朝鲜士子请命,请求崇祯皇帝恩准朝鲜士子,能够参加大明朝的科举。

这一次绫原大君李俌和副使尹暄入朝朝贺,又一次随同带来大明驻朝使节张溥的上皇帝疏,请求在即将到来的崇祯三年秋的乡试和崇祯四年春的会试之中,允许朝鲜的士子参加。

绫原大君李俌和尹暄态度暧昧,只是转递了奏疏,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当然是同意的,眼下不过是时机成熟不成熟的问题。

所以,他把这个问题批转给了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七六六章 东林问题,网址:https://www.6s6s.net/6451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