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二章 不是收购是嫁接(2/3)

作品:《风骚重生传

健等等事项以及可能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中策公司都丝毫不介意的愿意接手。我市37家预定合资的企业中,超过5000人的企业三家,超过1000人的企业15家,总计离退休人员为一万一千五百零三人,预计未来可能下岗人员为25003000人的规模。中策公司黄鸿年先生愿意按照均价2000美元一个人,也就是平均一个人一万六千元买断工龄的费用,合理安排相应员工下岗。并且中策公司还愿出资一百万元与我全州市委市政府合资建立爱心企业,运营上沪模式的爱心帮帮车早点摊位,协助下岗职工重新再就业……”

总的一篇文章看下来,全州市委市政府的人完全没有提到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甚至连一些经济层面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但是就是这样摆事实讲道理罗列数据的讲述了一番具体的事情!这篇文章一出来,当时就让贾鸿渐觉得这全州有聪明人看看人家站队的文章,这可真是李福菊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这种文章那只是说细节说执行的问题,说黄鸿年处理事情处理的好,有良心,但是却一点不涉及到理论争锋,端是够聪明的紧!只不过吧,这事儿背后给人的那种感觉有点像是中国反日游行,到处砸车的时候,突然有个人跑出来,不说应不应该砸日本车,只是说这日本车在他家老人突然发病的时候,帮着他家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喂!只要是辆车就能把你家老人家送到医院好么?难道因为是日本车送过去的,所以你丫就对日本车钟情的一塌糊涂了?车子应该是工具好么!

就在这骗文章出来之后,很快一份叫做《南方周刊》的84年办报的报纸刊登出来了一片采访黄鸿年的专访。在这片长达几万字的专访里面,黄鸿年可是也进行了一番自我表白、自我洗白

“我们中策集团的合资,虽然规模有点大,步子迈的比较大,但是真不是收购。我们这其实是一种嫁接!就像是把香蕉树的树枝嫁接到苹果树上,最后产出来了香蕉苹果一样,是嫁接,不是收购!像是在全州合资的过程中,一共37家企业要合资,我们合资的时候把我们外方所有投入的钱都放在了合资企业里面,双方都可以使用,这样这笔钱就可以拿来采购新机器新设备,并且可以利用我们中策公司在海外的资源引进新技术。并且我个人一点都不愿意减员,除了之前我说过的不会派监工和使用原来的管理层外,甚至我跟那些厂长们接触的时候,我都是非常谦虚的我跟他们说,我是个小学生,我对运营国企并不懂,对厂子的产品和专业、工艺都不懂,在这方面我就是个小学生,他们才是专家,所以我希望他们教我、希望他们帮我……”

“总设计师当年就说过,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果看准了方向,就要大胆的去尝试!其实很多关心我们合资这个事情的百姓们、专家们、官员们、干部们也知道,我们中国为什么现在产品比不过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机器早的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新一点的也是70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这些机器、工艺说实在的都过时了。而且我们的工人很多时候因为大锅饭和管理的问题,在生产线上的态度也不对,就像是有个笑话说得,人家一个德国企业的机器要求组装的时候螺帽要逆时针拧6圈再顺时针拧半圈,这样就能卡死紧固。结果我们有的个别的工人图省事儿,就自作聪明的只逆时针拧5圈半,这样能生产出来好产品么?更不用说有的精密仪器,检修之后是要用专用的工具进行紧固,有的检修工人为了省事儿,毕竟是大夏天三伏天进行检修,他们就直接用普通扳手组装,这最后能紧固么?这运营起来能不出事儿么?这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比的上国际大厂的么?”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我们中策收购了国企的股份,这就是让国家的资产流失,但是大家为什么不想想以后呢?我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骚重生传 最新章节第七二二章 不是收购是嫁接,网址:https://www.6s6s.net/6783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