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三)(2/3)

作品:《越人歌之曲终人散

多少,顶多是帮王掌柜解释了一番而已,果然,在新主子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十多年的同事之谊。

:“你们这般心里没底呢,我也能理解。”林超说:“你们做掌柜的,也要这么谨慎才行,只是,这只是我今儿要说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么,就是你们这些大掌柜的和底下伙计的月银制度,我打算改一改了。”

这次四个人这下都变老实了,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垂着头都看着自己脚下,好像地板上开了一朵花,或是掉了一堆银子一样。

林超继续道:“若说给天底下最会做生意的排个号,若晋商只肯认次席,那还真的没有人敢去坐第一名那把交椅的,近年来,生意越发做得大了,有的生意,甚至远销海外,在杭州的时候,也曾和他们打过一些交道,偶然听他们提起来,他们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号,生意做得这么大,但管理起来却并不繁琐,后面一细问才知道,他们的店铺,上头的东家都只管出钱,却不管事,店里管事的就是大掌柜全权负责,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给东家赚钱就行,东家顶多巡视检查一番,而且上上下下,都是采用的“大店统辖小店”的管理方式,即总号设分号,分号下有支号,支号下甚至还有小店,层层负责,店店相连,而且上至大掌柜,下至小伙计,都一律采用的是股份制,只要这个伙计干了多年,表现又好,就可以入股,年底开帐分红,成为小股东,这样公私挂钩,反而能勤勤恳恳为东家服务,都说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经常被人瞧不起,但单看他们管理店铺的法子,就知道,还只有商人,才是完完全全地继承了几千年儒家思想中,忠仁义信克己的精神。”

四人虽然在文墨上不太精通,但对做生意、管理店铺,却也是深谙其道,只是一听到后面的话,却是面面相觑,并没有林超预想中的喜悦。

林超稍微一细想,也就反应了过来,又看了几人一眼,才道:“叔伯们原来是担心这层,其实,也是太过小心了些,虽自前朝以后,晋商隐约就多了个通敌的名声,所以今朝以来,官府四处打压其锋芒,你们是怕在天子脚下,若也按照晋商的行事来,也会引来官府不必要的关注?”

通敌这个词,一向就是大不赦的罪名,而这个罪名落在晋商头上,还真没有冤枉了他们。

早在大昭开国皇帝周高祖还未拿下上京城前,闯王就已经起兵,各地都是兵祸乍起,老百姓都颠沛流离,四处逃难,可就有那胆子大的,甚至敢趁国家战乱,来大发国难财,当是时,部分仍身为大明子民的晋商,就已经开始和关外的蒙古、女真做生意了,虽然商人逐利是本能,可站在汉人的角度来看,这已经堪称见利忘义、通敌卖国求荣的行径了。

只是新朝以后,因为种种原因,竟也没能秋后算账。

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晋商的经商范围实在是太广了,晋商帮也太有钱了,人也太多了,所以就算知道他们有这个行径在,又能如何?总不能把晋人全部都抓来,都下大狱,或者都杀了吧?虽然痛快是痛快了,可前朝以后,凡有人烟处,必有晋商之店铺,真动刀子动到晋人头上,整个国家的经济立刻就要崩溃大半,所以大昭朝几代帝王对晋商,都是表面以怀柔为准,私底下处处防备打压。

只是普通老百姓却没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一提到晋商,虽然明面上不说,可背人处,都还是免不了要唾弃几句的,只不过这层阴私被林超这么随口揭破,四个大掌柜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却还是无人开口,林超,毕竟是姓林,所以有的话,他自然可以摆到台面上来说,可他们却都知道自己不过一届白身,涉及反动之事,还是少说得好!

等了好半晌,都没有人来应和一句,林超也不动气,只是叹了口气:“叔伯们可知道,这晋商的铺子都已经开到琉球和日本了?听说如今,正在和朝鲜谈判,想来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越人歌之曲终人散 最新章节自立(三),网址:https://www.6s6s.net/6800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