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天价军费、教育费(2/4)

作品:《军阀治世

时也深知赵岩对儒学没有半点认同之处,对孔府动刀是定然的了,便不再劝。&;&;&;&;赵岩现在在人才方面羽翼虽未丰满,但再过几年,自己培养的人才就会源源不断的供应上来,没了天下士子的支持,他也照样能过。&;&;&;&;各部门的吏员,很多在策论当中对当前所在部门的情况,都有提出许多较好的建议,又的能节省经费,有的能提高效率,有的能提高财政收入。&;&;&;&;财政预算,在这些策论整理完毕后也开始了。&;&;&;&;财政预算,也就是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军费、科研、医疗七大项,其余的项目都是小项。&;&;&;&;预算一般都是算军费。&;&;&;&;陆军部,主战集团115万人,二线部队3万,后勤49万人,总兵力194万。&;&;&;&;海军部,水兵2万,陆战队38340人,后勤13万人,总兵力71340人。&;&;&;&;两军士兵总数26万5千3百4十人。&;&;&;&;平均每个士兵军饷月3两,年36两,军饷开支达到960万两,接近1000万两,装备方面,花费的程度与军饷将近持平,也需要拨款1000万两。&;&;&;&;明年的军费需要2000万两左右,赵岩大感吃不消,职业军维持在26万,几乎已经是极限了。&;&;&;&;正规军已经是万万不能增加了。&;&;&;&;今后扩军得招募义务兵了,三年制的义务兵,义务兵可以让节省一半,不过义务兵不专业,若用来打硬仗,抚恤金会增加许多。&;&;&;&;但义务兵用来作为防守部队,却是最好的选择。&;&;&;&;职业军用来当守军显然太过大材小用,看来还要扩军。赵岩挣扎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增加十万义务兵。&;&;&;&;义务兵只需要用来防守和参加战斗强度低的作战任务,装备不用那么好,军饷完全不要付。&;&;&;&;军费大概500万两就够了。&;&;&;&;为了让义务兵制度顺利在山东推行,赵岩又想出了一个策略,即参军的农村青壮,可以获得一个‘海外劳工’的劳动力,海外劳工由屯地进行管理,但劳动所得全归义务兵所有。&;&;&;&;这样即打消了那些义务兵的顾虑,也不破坏农业生产,至于非务农人员,则没有这样的福利。&;&;&;&;征召义务兵的顾虑,只是怕破坏农业生产,有倭奴在,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倭奴没有人权,劳动生产所得不归他们所有。&;&;&;&;明年的军费将达到2500万两。&;&;&;&;财政收入50%用于军费,这在这个年代来说,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比率,一些国家的战争费用所占财政的比率甚至更高。&;&;&;&;另外还有3300万两的预算。&;&;&;&;农业上又拨了100万两水利修缮费用,经过几年的水利修缮,山东的水利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往里面投银子了。&;&;&;&;除此之外,还拨款300万两研究各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方法,同时粮食新品种的培育,农业上的投入也就400万两。&;&;&;&;工业上,给100万两,用于开设蒸汽制造厂,形式蒸汽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了,最慢也就几个月了,200万两作为各地开矿的启动资金。&;&;&;&;交通方面,赵岩直接拨款1000万两,其中600万两用于铁路修建,修铁路要趁早,铁路方面没什么问题,直接采用赵岩画出的图纸,绝对出不了什么差错,早点铁路,也就早见效益。另外200万两用于制造飞剪船,造船厂设在辽东后,再加上苦力都是用劳改犯、倭奴,造船费用减少许多,一艘千吨飞剪船,只需5万两左右的造价。足够造出40艘千吨级的飞剪船了。&;&;&;&;海军的船只没有继续制造了,去年的船厂订单还未完成,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水不足,盲目扩张是不行的。&;&;&;&;剩下的200万两,则用来修建建造公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军阀治世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八章:天价军费、教育费,网址:https://www.6s6s.net/7012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