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丰收、粮行(2/3)

作品:《军阀治世

交了,唐正泽见赵岩交了银子,对赵岩问道:“大人,这些费用要不要摊到地租里去?”&;&;&;&;“不用,地租就按照三麦九薯的比例收吧!”赵岩说道,“另外要卖粮的,以公道价钱收。”&;&;&;&;“公道……呃……”唐正泽一时不知道多少才是公道的价钱。&;&;&;&;“就是卖了,我们卖出去还能赚一的价钱,每石小麦利润控制在一两银子即可,红薯每石收二钱银子。”赵岩说道。&;&;&;&;赵岩定下了地租的收取方式,那些屯民听了都欢天喜地。&;&;&;&;每户都分到了50亩地,其中一半中了小麦。今年每户产出的小麦都在30石左右,交掉三成,还剩下20石左右。&;&;&;&;红薯交掉九成,按照唐正泽给出平均值来算,还有40石。一年下来竟然收了60石粮食。&;&;&;&;往年当佃户,一年下来能有个十多石粮食就不错了。把40石红薯卖了,虽然每石只有二钱银子,但也有8两银子啊!那些小麦就留着自己吃好了。&;&;&;&;再加上今年乡勇大比时领到的赏银,一年也有十多两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对于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能分摊到每个佃户身上,那就天下仅有,主要还是粮食产量增加了许多倍。&;&;&;&;若是去年种红薯时没有把底肥施足,今年也不可能收上这么多的粮食。&;&;&;&;佃户赚得多,今年肯定能过个肥年。&;&;&;&;赵岩更在意还是粮食产量,不过他赚得也多,15万吨红薯,在这个到处受灾的年代,运作得好最少也有50万两入账,不过赵岩并不打算赚这些银子。&;&;&;&;赵家堡、安民堡、平寇堡三个区域的屯地的丰收,以及亩产3000斤红薯的消息传到山外的屯地,那些正在播种的流民们顿时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外面屯地的流民一户都分到了50亩地,原本让他们一半种小麦,一半中红薯还有些不乐意,因为人们并不懂得红薯是什么。&;&;&;&;参观了赵家堡种出的红薯后,他们对种红薯的积极姓非常高。因为大部分地租都算到红薯里去了,而且剩下的红薯卖到的银子还很丰厚。&;&;&;&;……&;&;&;&;赵岩一群人回去后算了半天,留下8万吨红薯就够了,赵岩下的屯民、工匠、军队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人,40万人吃大半年顶天也有10万吨红薯了,除了红薯还有3000多吨的小麦入,加上存的那10万石米麦,也就是将近9400多吨,顶天也就吃掉这些。&;&;&;&;“公子打算如何处理这些多出来的红薯?”赵全对赵岩问道。&;&;&;&;“我们的粮行什么时候能开?”赵岩想了想问道。&;&;&;&;赵全估计道:“年底能铺开吧!老奴已经派人到南方收粮了。”&;&;&;&;“我们济民商行既然取叫济民,就要做些事实。粮行遇到粮食价贱时就把价格抬高些大量收购,遇到价高时就低价卖出以平抑粮价。总的来说,耗些心力,做到收支平衡就好。”赵岩交代道,他这种方式采用宋朝王安石改革时所列的一项,这个政策非常不错,只是王安石的改革并未成功。&;&;&;&;“那么多红薯顶多就放两年,没有米粮好储存,都拿去施粥吧!活个三四十万人还不是问题。”&;&;&;&;农业这一块,做到收支平衡就可以,并不需要去赚这方面的银子,这也是赵岩与这个年代的地主之间的差别。&;&;&;&;“公子,恐怕……”赵全欲言又止。&;&;&;&;“有什么不对?”赵岩奇怪的问道。赵全搓着说道:“我们若是这样施为,那可是和天下粮商过不去啊!他们都是低买高卖,我们却是高买低卖,这不是断人财路吗?”&;&;&;&;“那些粮商被断了财路,必然会使些段,到时候生意可就难做了。”赵全为难的说道,赵全对那些粮商最明白不过了,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地主啊!不就因为粮食存在很大的利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军阀治世 最新章节第九章:丰收、粮行,网址:https://www.6s6s.net/701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