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变化(1/7)

作品:《三国之云台

第三十一章变化

就在邓瀚静默的待在国宾馆,荆州的一行人也只是时不时的陪着华佗进皇宫之中给天子诊病的过程中,许都城中的一切自是仍旧按照他固有的习惯向前发展着。

朝廷上的大臣们,依然视天子如无物,加上近来的天子早就不临朝,虽然曹操并没有因此得到天子的诏书,又或者是皇后的懿旨,登上了魏王之位,不过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多是曹操一系的朝臣们却是已经将曹操看作了魏王而对待着,当然这样对于这些大臣们却也没有什么变化,毕竟一直以来他们所效忠的对象便是曹操而不是其他人。

虽得其实,然而总是没有名实相副,自是让有些人觉得别扭。

这不便有江东的吴侯于不经意间向曹操来信劝道,“江东外臣孙权久知天子已久不理朝政,于天下多有民怨,而丞相总理朝中事物,其劳苦功高处,莫可与之相比,身为外臣却也对丞相之昭昭忠心,多有感佩赏功罚过,自是督导天下,调理天下事物的本要,亦如此功绩,若是丞相不能得进,岂不令天下为国尽忠的有才之士,心寒,还望丞相雅量高致,体味天下之念,早做筹谋,进位为王,既可以匡正天子之失,又能为朝廷的进迁之路做一榜样,定然能够鼓舞众人为国之心,早日恢复大汉往日之一统万邦的威势”

对于孙权的劝进表奏,曹操自是笑着接纳,“看来这天下众人中,还是有许多的急迫之人啊”

“既如此,不知父亲要如何行事呢”却是曹丕于此时向曹操问道。

“以丕儿之意,如之奈何?”曹操反问道。

对于臣下,即便是儿子如曹丕,曹操如今却也是要求严格的很,并不会仅仅因为是父子的关系,便纵容他们与朝中乱来,不过曹丕这些人自然也是知道他们本身的前程如何,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轻易的给别人落下口实,而于前程有碍。

“以儿子的浅见,既然连孙权也是对父亲进位之事,屡屡来信,可见父亲更进一步乃是人心所向,更是顺天应人,自是应该如此的况且此时也是为了朝廷考虑,更为了彰显天子之恩德,弥补先前天子之疏失之处非如此,不能引有才之人来投,毕竟天下人才,却是不外乎为名利二字,如今有父亲有功必赏,自能给以那些人晋身的希望”

对于曹丕的心思,曹操当然也是知道的,知子莫若父,若是他自己本身进位为魏王,对于王世子这样的位置,这些儿子们便会生出种种不可测的事端,不过曹操却也没有觉得那有什么不妥的,毕竟物竞天择,想他曹操创立如今的基业本就是于乱世之中,一路搏杀而来,而他的儿子们却是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血腥厮杀,若是没有经历过一定的斗争,于此尚未见到一统希望的几分天下的局势中,在他百年之后,他的曹氏基业又如何能够保存并得以发扬光大呢

对于曹丕的话,曹操却是不置可否,毕竟如今朝廷之上,对于曹操进位魏王的意思却已经是大多数臣子的野望了,想董昭,华歆这些热衷于名利,欲得拥戴之功的大臣们,自是一直都在积极的为曹操运作其中。

说道董昭,却是不得不牵连到荀彧。如当初迎天子到许,给了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或者可以说是尊天子以讨不臣的策略,董昭于其中却也多有筹划,然而荀彧与曹操而言的尊天子以讨不臣,却是要让曹操行霸道之事,其终究要建立的便是如春秋时的五霸,那样的霸业,为天下的诸侯长,然而世易时移,到了如今的曹操却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区区只要有个征西将军之位就能够满足的枭雄之臣了,这却是多少有董昭王道之意的影响。

所谓王道,却是终究让人通过仁义治国,规范礼仪,最后能够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在秦始皇之前没人称帝,夏商周三代的天子其实都只称王,只有进入战国时期之后,诸侯国才胆敢逾制称王。所以孟子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云台 最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变化,网址:https://www.6s6s.net/7030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