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尴尬之处(2/3)

作品:《雄霸三国

泛滥,初到江南时不怕卢兄笑话,那时某已生必死之心。”

如果没有各种超前知识,光凭家传医术的话,魏越不保证自己能活到现在。

卢慎点着头认可魏越这席话,从自己铜釜中捞几片菜叶到碟中,淋一勺醋,抬眉道:“别说是江南,我兄曾游学于两淮,就受不得两淮气候。尤其是我边塞子弟,自幼起居于干燥之家,若生活在水泽之中,的确不适。今后,扬祖欲往何处?”

魏越垂眉沉思这个问题,摇着头:“不瞒卢兄,这入京的路上,某只想到了北军。至于从北军出来后,落脚何处却从未想过。”

再怎么说他也是蔡邕的弟子,进入北军当乐师,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次正常的历练、考核,故而在知情人眼中,魏越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之后就会从北军出来,开始更深层次的学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事扬祖应当早做打算。”卢慎说罢低头吃菜,随后又说:“扬祖若沉心于武学、兵法,愚兄可去家严处说情,今后扬祖不妨与我同席而学。我卢氏家学虽不如蔡氏深厚,却也兼学扶风马、下邳陈这古、今二派所长。何况我等又是边郡出身,我父精擅武学、兵法,足以教授扬祖。”

卢植精通兵法的同时,也有很高的武学造诣。

见魏越沉吟,卢慎对白面少女示意,这少女将削好的蔬菜、肉片先后加入魏越的铜釜,卢慎继续劝着:“愚兄这席话虽不道义,却也是为扬祖着想。你我边郡出身,自然知道强者愈强,弱者难存的道理。”

魏越颔首,也从铜釜中捞取煮好的菜叶,垂眉盯着碟中薄薄一层醋:“卢兄此言不虚,我边郡子弟向来务实,嗜好虚名者少。从学卢尚书一事,实不相瞒,蔡师那里也有类同的构思。”

一听,只当是蔡邕那里也准备让魏越拜卢植为师,卢慎面浮喜色,抢先道:“倒是愚兄枉做小人了,既然蔡师有预,想来家父那里也该有所准备。倒是愚兄夹在中间,说了蔡师恶语。”

魏越却摇着头,略有遗憾道:“非是如此。因某年幼时与太原王允有数面之缘,蔡师予我书信一封,许我离京后拜谒王允。”

他没有再说其他,这下卢慎尴尬了,如果蔡邕没有第一时间考虑卢植,那么卢植也不会自己凑上去硬要教授魏越。别说惋惜良材美玉,比起魏越的资质,卢氏更在意自己的地位、颜面。

蔡邕不请求,凭什么给与魏越自家子侄级别的教育?难道就凭魏越的资质?资质很重要,可惜已经挂在陈留蔡氏名下了。

蔡邕不愿意豁出脸面去欠别人的人情来教育魏越,也没有向各地名门推销魏越,这就是魏越尴尬的地方。哪怕韩说再欣赏他,也无法越过蔡邕去推销魏越;如果做了,意味着韩说、蔡邕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意味着魏越不忠诚,也意味着没人会相信魏越。

卢慎索性另开一个话题,遗憾着说:“实不相瞒,某有心与扬祖同席而学,可诸多方面非你我能做主。不过太原王允为人正直本性顽强,的确是一方大儒,不会误人子弟,足以教导扬祖。”

随即他口风一转,面带微笑:“可能扬祖还不知道,司徒杨赐以‘高第’(三公征辟人才的一种方式,即名门出身;同类型的还有有道、方正、贤良等等名义)征辟,王子师如今授官侍御史。只是公务繁忙,极少露面而已。”

侍御史,是记录皇帝起居的御史,与中常侍、侍中一样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人,才干若被皇帝认可,往往能一飞冲天。

魏越只是点头,夹菜时开口:“可惜党锢,蔡师至今不能回京。”

王允被三公同时征辟又如何?论影响力,蔡邕比卢植还高一点,是名震天下的海内大儒;王允也仅仅是名动州郡,目前能名传京师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三公同时征辟这么一个炒作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18章 尴尬之处,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