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暗勾手(1/3)

作品:《雄霸三国

因气候限制和左大部贵族态度变化,王庭,张修立场先后发生变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背叛,可王庭有王庭的根本利益,张修也有张修的理想。这种小小的背叛,在大汉帝国这个共同的体系下,并不算什么严重的政治事件,此事件性质更接近同僚之间使绊子。

在大汉帝国这一个大体系下,这种小小的意见分歧、利益冲突自然是可以调解的,也是可以谅解的,可大汉帝国若不在了呢?

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几乎都是靠嘴炮、外交斡旋、利益共享妥协解决,而不是刺杀和战争这类激烈、暴力手段。

所以前脚魏越带着自家部曲挽救了危急形势,可后脚因形势变动,王庭、张修虽感激魏越,也会坦然的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小小的背叛、牺牲魏越的一点利益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权当给年轻人一个经验,后续再补偿就是了。

可魏越无法接受,张举也无法接受,不将战争扩大,魏越的三个目标无法达成,而张举的军队失去战争的温养、锻打,会危及张举本人的生存。从切身、根本利益上来说,魏越、张举一定要打这场战争,哪怕颠倒黑白也要打。

张杨、黄盖也是坚决的主战派,这一战打起来,并打赢,能节省两人仕途五年的奋斗。而且已经伙同魏越篡夺了兵权,若不开战,张杨绝对会被清算,而黄盖的下场大概就是调任闲职,或下野赋闲躲避风头。

在等待长史荀攸上任的这几天里,魏越反复计算着强行发动战争的可行性。

几乎,整个塞外汉军指挥权都在自己与张举手中,包括征调动员武装后的八千匈奴义从骑士,义从骑士的指挥权在暴雪降临前,就被张修转交给了魏越。魏越手中又不缺人手,打散三百部曲充当军吏,足以完全掌握着八千义从骑士。

王庭方面目前动员了约三万骑,指挥权在于夫罗手中,会随着战争扩大而继续动员。反正匈奴军队只要有草料就能维持生活,不需要额外的粮饷支出,动员三万与两万骑兵的问题差别就在于军械够不够,而不在粮饷充足与否。

若自己及整个汉军执意要打,王庭方面只能跟着打,张修也是没办法。可这样一来,战后南匈奴人口折损十几万,必然与王庭方面决裂,别说是汉化匈奴使其成为兵源地,就连商队的事情都会告吹。

如何策动这场战争,不让自己成为战争发动者,就成了魏越近几日考虑的问题。

战争必须爆发,自己可以寸步不让的坚持主战,但决不能是自己引燃火药桶,否则王庭方面必然记恨,成为大仇。

为了尽可能的在一系列小动作中撇清自己,魏越需要一个与南匈奴各部相熟,却也一心主战的人物来执行一些必不可少的小动作,他选择了张杨。

在十年前越骑旧部入塞时,在匈奴王庭中张杨与吕布的差距仅仅是各类比武的第一名,第二名的差别,差距小的几乎可以忽略。入塞后,吕布求学阳曲郭氏,还有一个手脚通天的内弟,使得彼此之间的距离迅速拉大。

魏越相信张杨会答应下来,因为丁原给不了张杨想要的机会,而他可以,甚至此战后保举张杨一个千石军司马,一举成为中级军官。

幸好并州方面派来的是张杨,若是其他人的话,还真没法这么顺利的搞事情。

黄盖作为见证者,看着张杨答应魏越的谋划,不由思绪纷飞想起了与魏越最初见面的时刻。

那时候正是黄巾军四起,朝廷即将解除党锢的前夕,被举为零陵郡孝廉的黄盖入京接受考核,沿途与黄琬同行。黄琬还没被朝廷征辟为议郎时,魏越就上门来拜访,多么单薄的一个少年,如今不过五年时间便已手握雄兵,以佐官之职影响数郡军政,一言一行直接决定着双方二十万人是战是和。

魏越看着张杨阔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242章 暗勾手,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