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三请贾诩(三)(1/4)

作品:《雄霸三国

曹操自然不会给魏越举荐什么人才,就中垒将军府现在的情况,把谁塞进去就等于架到了火上烤。

别说举荐的人过去能帮魏越什么,仅是将府里魏越旧部扎堆一事,自然而然产生的排外思想,就让外人很难有用武之地。

魏越一觉睡到自然醒,此时已是午后,蔡邕刚好用过午饭,正在书房中整理各类残缺的古籍。

对于考古,此时也是一桩盛事,若有大的先秦墓园被掘,或者夹壁藏书现世,大儒们就会云集而去。此前古今经文之争时,古文献的出土更是时议焦点中的焦点。

书房中,魏越就着小菜吃胡饼,蔡邕正整理的是一些腐烂的漆皮书碎片,重新排列后才能根据大致的字形来推敲、还原,这不是一个小工程。往往一番幸苦后,得到的古文献残缺字眼,要么得到的文献记载的只是一些零碎小事。

蔡邕找不到什么头绪,就洗了洗手,擦着手道:“元瑜今早来老朽处,竟不想扬祖性格刚愎至此般地步。我本以为此次扬祖开府,能广纳英才交好四方,不曾想…唉,事已铸成,言之何用?”

“蔡师,眼下这地步,不是学生让几步就能缓和的。开府,一应官属皆让与外人,也不见得能有几人念我好处。可能,反倒一个个觉得学生失黄氏后援后,遇事生惧,处处怕人,软弱好欺似得。不会念学生征辟之恩,只会得意自家权势,以为是形势迫我屈服所使然。”

细细咀嚼,魏越饮一口茶水,笑了笑:“学生此时寸步不可让,否则群狼环伺一拥而上,学生双拳难敌四手,必然惨死。休说这府中官属,就连门客幕僚,我也不愿用诸家子弟。”

蔡邕默然片刻,问:“那太原王凌呢?”

“他何时回京的?”

“扬祖在河东讨白波贼时,王凌就前往豫州王子师处进修学业,增加阅历。白马寺之事传到豫州时,王子师就遣王凌持信来寻老夫,请托老夫出面,举王凌于扬祖处受用。”

蔡邕说着摇头笑了笑,从桌上找出一封信递给魏越,魏越接住细细看了起来,信中王允夸赞魏越是国之肝胆,今后力挽狂澜之柱石,希望他的侄儿王凌能来魏越麾下并肩做事。

“蔡师,或许王子师给王凌写了不止这么一封。”

蔡邕发笑:“呵呵,此情理之中之事也。王凌持信而来,见机行事而已。或许,此信背后无王子师心思,乃王凌之决断。”

王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写了应对的信好让王凌抓住机会,这种事情决断权在王凌,不在王允。

魏越又咬了一口胡饼嚼着,皱眉沉思,片刻咽下后说:“我父为并州牧,手握并州军政大权,而民事上各家依赖边塞互市,今官营边市设立,各家收入骤减。不论上下,他们都绕不开我父子二人。王凌此来,或许是怀真心而来……不过迫不得已投注而已。”

终究是一场朋友,魏越想了想还是有些不舒坦,撇嘴道:“此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哪及得上雪中送炭?”

他与王凌分道扬镳的原因太简单了,王凌有太多的士族同龄好友,目前都处于游学阶段。而魏越已经入仕,走的还是难度最高的军功路线。跟着魏越一起征战,王凌的心性、才干顶不住这方面的压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魏越不跟同龄士族少年往来,魏越经常往来的崔州平这类的辈分又很大,就这朋友交际方面来说,两个的圈子差距太大。

所以西路军时,王凌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并州游学时给帮助魏越邀请寒门士子,以补充魏越军中缺口极大的军吏数量。魏越从来不嫌军吏多,越多越多,军吏储备越充足,越能高效的对军队进行文化启蒙。

寻常军吏转来的军官,综合素质必然比不上拼杀立功,经过文化启蒙而提拔的军官。而这类功勋军官转来的军吏,行事作风也更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319章 三请贾诩(三),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