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谋议凉州(一)(1/3)

作品:《雄霸三国

小黄门只是陷入昏迷,两名节从虎贲眼巴巴看着院中成堆金饼,最终哭丧着脸带走小黄门。

担心遭到张让报复,杜氏再次提议找宋氏、程夫人向张让致歉,避免冲突升级。

却被魏越阻止,他始终觉得张让不会做出那么没水准的事情,何况现在的张让被王允咬住屁股自己的麻烦还没收拾干净,哪有精力再来与魏越滋事?

皇城西市中,靠近西苑处的张侯府,气质儒雅、阴柔以及丝丝庄严气度的张让盘坐着,背后香炉中燃着粗香青烟缭绕,他面前摆着一卷展开的《四十二章经》。

万物皆有佛性、平等,有轮回思想的佛教,更受宦官喜欢一些。

一百二十年前,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秦等人告别帝都,开始了西天取经,在大月氏国遇到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二位高僧应邀和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雒阳。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后明帝敕令在雒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前后翻译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

从头到位看完后,张让卷好《四十二章经》,心中怒气已去,微笑自语经中一句:“佛言,财色于人,人有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食之则有割舌之患。”

起身,将羊皮卷《四十二章经》塞入背后墙架上,张让来到夹壁处从木箱中取出一根根手臂粗的松木投入炉壁中,松木燃烧噼啪作响,张让轻拍手掌,对进来的小宦官和气说道:“让他进来吧,咱还有些许疑问。”

他已经问过两名节从虎贲,现在想再确认一下。

那位小黄门披着被子,在两名小宦官搀扶下来到堂下艰难行礼,含糊不清回答着张让问题,模样可怜。

张让手中把玩着一串包浆了的骨珠,从神情上看不出喜怒,等确定心中猜想后手掌轻挥:“此非凡夫,某家还需细细考较,你若收敛心性怎会受此大苦?”

见张让似乎无意去找魏越的麻烦,可怜兮兮的小黄门欲言又止,犹豫再三还是作罢,可能是觉得自己价值不够,老老实实跟着小宦官离去了。

六百金,官方汇率是六百万钱,去年年底时一金能换一万三千钱,现在一金能换三万钱。简单来说,容易携带的黄金比五铢钱更保值,物价上涨,现在的五铢钱购买能力降了约三倍。

京中的硬通货、大笔交易使用的都是黄金,而不是五铢钱。

张让手中握着大量的五铢钱,却因为贬值而不敢花费,现在拿五铢钱买什么都是亏;他需要大量的黄金周转,可现在谁愿意拿出黄金,按着官方汇率兑换五铢钱?

就连买官买爵位的人,也是以贬值的五铢钱为主,不再使用价值更高的布匹、粮食、马匹、黄金。

魏越摆出来的那六百金,能换来两千万钱,明码标价不讲人情不砍价,也能在张让这里买个两千石,也怨不得那小黄门拼命。他不拼命,回来后可能张让会要了他的命。

这件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110章 谋议凉州(一),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