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 殖民者(2/3)

作品:《汉风1276

啥都不会,各人的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就拿唐浩本人来说,前一段时间他天天呆在船上,练习捕鲸炮,练习操船驾驶,学校去得少了,如今算术、国文在这群水兵中只算个中等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唐浩把水兵们集合起来,先让国文学得最好的人教大家认字,再让算术最好的教算术,最后自己和经验最丰富地老水兵一起,讲海上航行的经验诀窍。

和小学校一样,每部分都讲半个时辰,三个部分讲一个半时辰,加上中间休息,每天要花两个时辰。长途航行寂寞,水兵们并不觉得学习枯燥,更何况学好了还能得奖、升职。

琅琅的读书声从前甲板驾驶舱传到中甲板的官厅,楚风停下手中的笔,微微一笑。

敏号航行在琉球到吕宋的海路上,此行除了全船水兵,还有楚风和翻译葛怀义,以及从煤矿、铁矿、石灰场抽调的十五名汉人技工、五十名土人小工,最后还有两个班二十名陆师士兵。

这是琉球汉人第一次对外殖民,工人和士兵们将在黄金的国度常驻下来,每过一个月,敏号会带新人来接替他们中的一半人,并带走开采出来地黄金。

单靠捕捞鲸鱼,琉球的财政收支并没有好转。因为向二婶回购鲸鱼油用作照明和润滑油,除掉买油费用,每头鲸鱼只赚十几二十贯,实际上是用捕捞鲸鱼的劳力,向二婶交换了熬制鱼油的劳力,另外通过征税,能从二婶的鲸鱼生意再收到三十多贯税——一头硕大的鲸鱼,琉球政府的收入不过五十贯,聊胜于无罢了。

何况捕鲸鱼不是在自己池塘里捞条草鱼鲤鱼,打鲸鱼要出远海,在洄游路线上等,撞运气才能碰到,运气好,上午打一头下午打一头,运气不好,三五天不见它的影子。这五十贯收入也很不稳定。

只有大量贵金属货币,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财政危机。现在琉球地人力物力,已经能够支持小规模采掘型殖民活动了,吕宋地黄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楚风生活地二十一世纪,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0年产量80多吨,是同期菲律宾的九倍。但那是采用了现代生产工艺,每吨矿石中黄金含量过五克,即百万分之五的含量,就有商业开采的价值。

在古代,什么电解提纯王水提纯氯铵法提纯通通做不到,只能采用原始的淘金法,最多用汞齐化,这样条件下,每吨矿石含金量要达到100克才有商业开采的价值,也就是说,只能开采富矿。

不过只要有富矿,生产又非常容易。不像铝、铜、铁这些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不是氯化物就是氧化物,非得经过冶炼才能得到金属单质;黄金在自然界中是以金砂、金块的单质存在,不需要冶炼,所谓熔炼黄金不过是除掉附着的沙粒杂质,或者把金砂熔成金块,金块熔成金锭。

黄金的熔点又非常低:1064.4摄氏度,比铜还低,更远低于铁,“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黄金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生化学反应,而非指黄金熔点高。熔化黄金在技术角度上非常简单,埃及、巴比伦、夏朝,所有古文明都在人类的蒙昧时代得以掌握。

黄金开采容易,古代的汉朝、罗马帝国、古埃及,都是黄金的国度。古埃及由于黄金得来太过容易,法老竟然规定黄金和白银价值相等。凯撒大帝征伐埃及,得到大批黄金,凯旋式上抬着游行的金钱达到六万零五百塔兰特(1,一塔兰特三十公斤),金冠二千八百二十二项,重二万零四百一十四磅。汉朝人也大量使用黄金和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人作国际贸易,还铸成一斤重的圆形金饼,作为大宗贸易的支付手段。

而这些文明古国到了数百上千年后,惊讶的现:黄金没了!

当然了,富矿开采完了,贫矿没技术开采,黄金产量出现了大幅下降。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和大臣说:“我听人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1276 最新章节九十七章 殖民者,网址:https://www.6s6s.net/875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