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三长制度上(1/3)

作品:《雄霸三国

腊月十六日,自初五日颁布《户调法》、《爵位职官法》以来,魏郡四十五县分别进驻兵马,少的五百人,多的七百人,各道路要冲所在的街亭、险要塞障亭都有骑兵入驻协防,少的五十骑,多的百余骑。

而十六日时,一名名县令亲自带着甲兵巡视本县乡亭,督促乡长、亭长、里长拆分县中大户,并重新统计人口及土地数据。

魏国的郎骑疾驰于各县与邺城之间,时刻监督着各县拆户工作进展,县令、长工作受阻难有进展的,魏相边让会立刻派遣新的县令长去赴任。

换县令不过一纸调令的事情,县令换辖内乡长、亭长、里长,连一纸调令都不需要!

四十五个县令,是军中各派系博弈后选出的精干人手,相互竞争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心慈手软跟本县豪强讲什么废话?

这批县令要么是各军中坚所在的军侯曲将,要么是官秩三百石、四百石的军吏,能一步升到县令长的位置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质变。主政一方是一个很难得机会,能治理好一个县,有这政绩傍身,足以下半辈子富贵不愁!

汉军官秩两千石的领军校尉,战后也很难获得县令、长的任命。县令、长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任命大权死死握在中枢,很难放开限制。

现在魏郡……魏公国四十五个县令,如果抓住这个机会,今后位列两千石的机会很大!

作为军中竞争出来的中坚力量,这些县令、长很清楚今后的前程有多么的光明!

为了一份前程,他们能跟着魏越冒着大风雪全军惨败的危险进攻中鲜卑;为了这一份光明的前程,连自己的命都拿出来赌,现在不过是将进攻、清洗对象换成了各县豪强、大户及胥吏,这又有什么好畏惧的?

各县县丞留守县城负责城中政务日常运转,各县县尉则根据时时更新的拆户工作,从每一乡、每一亭、每一里的人口数据中确定兵役数据。然后选拔兵役,三分之一素质、年龄最优的青壮年编为兵役,落选者编入徭役。

为保证各县能维持内部秩序,所有在编兵役立刻动员起来。这批二十岁到二十七岁之间的优质丁壮人口要么现在为县府工作,要么被有心反抗的大族裹挟,再要么带着家属逃亡山野之中。不过以目前魏郡各县的驻军密度来说,想要通过山野逃亡出去,几乎不可能。

当然,以汉人之血性,从来不缺螳臂当车之人,不甘心而反抗,一时冲动而反抗的大户、豪族比比皆是。

魏郡甘陵县,县令官首大夫朱汉身穿鱼鳞甲,左手握着小梁盾,右手提着阔刃环首重剑领着十余名旧部甲士冲入一座大宅。

宅院中弩手部队已击杀持械反抗的三名青壮年,余下奴仆都已弃械跪伏一地。

堂前,一名胡须花白的士人愤然质问:“何罪诛我?”

“罪在不知法!罪在抗法!”

朱汉额间扎着纳言巾,一挥手两名甲士上前拿了这户主,朱汉瞪圆眼睛狠狠道:“自初六日起,县城、乡邑及各亭驿中皆有布告!距今正好十日,此处里长、亭长、乡长前后五次登门劝说,本县亦先后遣使来劝,合地方三长足有七次。今本县亲自登门来劝,你却闭门不见,这不是知法抗法又是什么!”

朱汉又看向哭哭啼啼的宅中二十余名大小女眷、女仆:“魏公仁慈,特诏令我等臣子,言举兵抗法者从轻处置,降者不杀悉数贬为隶,收归公国所有!”

他是河内骑士营出身,从平黄巾时的寻常骑士,一路辗转征战七年来,伍长、什长到队率,再到亲卫什长、屯将,以及甲骑百人将,再到破灭中鲜卑以来的军侯曲将,他完全是魏越一手提拔成长起来的军吏。

随后当着本地里长、亭长及乡长的面统计、核实此户人口、财产后,朱汉又领着三十余名甲士及七十余名甘陵籍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399章 三长制度上,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298.html